元朝換皇帝為何這麼快,39年換了7個皇帝,主要是沒解決這個矛盾

1260年,忽必烈稱帝,這是蒙古第一個稱帝的人。忽必烈稱帝意味著是對漢文化的接受,因為蒙古最高統治者稱為汗,並不是皇帝。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中的元,建立元朝。就這樣元朝正式建立。1279年,元朝滅亡南宋,正式統一天下,成為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元朝統一天下後存在的時間可以說非常短,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一共不到百年的時間。其實,元朝不僅存在時間短,皇帝在位的時間也都比較短。

元朝換皇帝為何這麼快,39年換了7個皇帝,主要是沒解決這個矛盾

1260年,忽必烈稱帝,他是元朝第一個皇帝。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統治,當時元朝在位的是元順帝,他是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從1260年到1368年,一共108年的時間,元朝一共有九個皇帝。這樣算的話,平均一個在位12年時間。這個時間雖然不算長,但也不算太短。不過元朝皇帝在位時間並不能這樣算,如果換一種演算法的話,我們就知道元朝皇帝在位時間有多短了。

元朝換皇帝為何這麼快,39年換了7個皇帝,主要是沒解決這個矛盾

元朝在位最久的兩位皇帝是第一個皇帝忽必烈,還有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忽必烈從1260年即位,一直到1294年去世。而元順帝在1333年即位,一直統治到元朝滅亡。就是說元朝108年的歷史中,這兩位皇帝佔了69年。這樣看的話,剩下的39年換了七個皇帝,平均一個皇帝在位時間不到6年。說真的,換皇帝的頻率確實很快。

元朝換皇帝為何這麼快,39年換了7個皇帝,主要是沒解決這個矛盾

我們先看一下這七位皇帝的大致狀況。忽必烈去世後,他的孫子鐵穆耳繼位,因為鐵穆耳的父親是皇太子已經去世了,此時位子直接傳給了他。這個即位方式算是平穩的,沒有任何問題。不過鐵穆耳去世後,由於沒有子嗣,元朝皇室開始爭爭奪皇位。在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幫助下,他哥哥海山即位了。海山是鐵穆耳的侄子,他在位四年就去世了。海山還是比較厚道的,去世後,把位子傳給了愛育黎拔力八達。

元朝換皇帝為何這麼快,39年換了7個皇帝,主要是沒解決這個矛盾

愛育黎拔力八達去世後,皇位傳給了自己嫡子碩德八剌,這也是平穩交接。不過這哥們只在位四年就去世了。碩德八剌去世後,有人開始搶奪皇位了。這個人就是圖帖睦爾,他是海山的兒子。這很容易理解,海山把皇位傳給了自己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結果愛育黎拔力八達死後把位子直接傳給自己兒子了,這樣海山的兒子肯定都不爽,所以當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兒子去世後,海山的兒子肯定要爭奪。

圖帖睦爾繼位並不和平,不斷有人爭奪皇位,所以他還被迫退了幾次。中途他哥哥和世琜還當過半年的皇帝,畢竟大家都是海山的兒子,你有資格當皇帝我也有資格。和世琜去世後,他的兒子懿璘質班當了皇帝,不過他只有七歲,在位兩個月不到就去世了。再之後大家選了和世琜另一個兒子妥歡帖睦爾當皇帝,他就是元順帝,也是元朝最後一個皇帝。

元朝換皇帝為何這麼快,39年換了7個皇帝,主要是沒解決這個矛盾

其實看到這裡我們能發現元朝皇帝更換快的原因,就是因為兄弟之間爭奪皇位。按照我國封建王朝的規則,如果皇帝死後傳位給自己後代的話,不可能會更替這麼快,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內亂。但元朝並不是這樣做的,很多時候皇帝還沒來得及傳位給自己兒子,就被兄弟或者侄子搶走了,這種現象特別正常。那麼,同樣是封建王朝,為何元朝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最主要的是文化方面的矛盾。

我們知道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並不是漢族建立的王朝。這個這個王朝在建立之後雖然吸收了很多漢文化裡的東西,但並沒有別完全漢化。我們光是看這些蒙古皇帝的名字就知道了,都是蒙古名字直接音譯過來的,他們沒有漢語名字的。其實這種現象在歷史上非常少有。因為從古至今只要統治中原的少數民族,都會被漢文化給漢化,慢慢接受漢文化。最終他們也會變成我們的一部分,那麼為何只有蒙古人沒有被完全漢化呢?

元朝換皇帝為何這麼快,39年換了7個皇帝,主要是沒解決這個矛盾

蒙古人在統一中原之前,他們的歷史可以說非常精彩,和我國其他少數民族的歷史完全不同。蒙古人滅南宋之前,已經滅了西遼、金國、西夏、花剌子模、阿拉伯帝國等,向西一直打到維也納地區,整個歐洲只有西歐沒有被蒙古人佔領。東歐的所有地區都臣服於蒙古人,今天的俄國當年都是蒙古的屬國。不僅如此向南蒙古人佔領了印度很多地區,而且還佔領緬甸、越南等國家。向東蒙古勢力延伸到整個朝鮮半島,還進攻日本多次。蒙古人所到達的地方是我國任何一個民族都沒有達到的。他靠自己的武力幾乎征服了整個亞歐大陸。

元朝換皇帝為何這麼快,39年換了7個皇帝,主要是沒解決這個矛盾

在蒙古人幾乎征服整個亞歐大陸的時候,他們對亞歐大陸上的各種文化非常瞭解。契丹、女真、党項、阿拉伯、印度、莫斯科公國、歐洲各國都文化蒙古都一清二楚。可以說蒙古人是第一個開眼看世界的民族,人家靠著自己的武力真正看到了全世界。既然他了解這麼多的文化,所以他知道每種文化的優劣。雖然蒙古自己的文化很落後,但他對其他文化根本沒這麼嚮往,因為他們深知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弊端。也正因為這樣,蒙古才接受外來文化的時候非常小心,所以他才能一直保持自己的文化,使自己不會被其他民族同化。

元朝換皇帝為何這麼快,39年換了7個皇帝,主要是沒解決這個矛盾

這樣的話,當蒙古人接觸都漢族文化的時候他們並不像其他民族那樣想要全盤接收。透過對其他文化的瞭解,蒙古人也知道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的儒家文化並沒有那麼強大。當然,忽必烈由於急需漢族地主的支援,所以開始接受漢族文化,所以才在1260年稱帝。稱帝就是接受漢族文化最好的體現,因為皇帝制度是漢文化之一。不過忽必烈接受漢族文化並不意味著蒙古所有人都接受漢族文化。

由於很多人反對忽必烈接受漢族文化,所以蒙古建立的其他汗國都不再承認元朝的地位。不僅是其他汗國不接受漢族文化,在元朝內部的蒙古人也同樣反對。元朝的皇帝中會說漢族的寥寥無幾,王公貴族更是幾乎都不會漢語。可以說他們還是堅持自己的文化。

元朝換皇帝為何這麼快,39年換了7個皇帝,主要是沒解決這個矛盾

看到這裡很多人或許會說,這只是文化的差異,和元朝更換皇帝快有什麼關係。其實,這是有必然的關係。當有些人堅持漢文化,有些人堅持蒙古文化的時候,在很多方面就會有衝突,而皇位繼承就是其中之一。在蒙古文化中,大汗去世後,新的大汗是選出來的,不是由其子嗣直接繼承的。而且蒙古人一般堅持兄終弟及的原則,這一點很多少數民族都堅持;但是在漢文化中,皇帝去世前,可以指定自己的繼承人,他們多數是傳給自己兒子的。在繼承人上面,衝突非常大。

元朝換皇帝為何這麼快,39年換了7個皇帝,主要是沒解決這個矛盾

蒙古人之所以是兄終弟及的原則和他們的制度有關,他們沒有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大汗並不能掌握所有大權。所以他們需要其他部落或者首領的支援才能掌握大權。換句話說,其他部落的首領都掌握重大權力,這也是這些部落首領爭奪大汗位置的重要資本。而漢族已經建立起了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制度,皇帝掌握一切大權,沒有人能對皇權造成威脅,所以皇帝自然能決定皇位的繼承。我們前面說了,蒙古沒有完全接受漢文化,所以很多蒙古王公貴族手中都掌握大權,對皇權造成很大威脅。也正因如此,他們才能在皇帝去世後爭奪皇位。

現在想一下,就明白他們為何爭奪皇位了。遊戲規則本來是兄終弟及,沒當皇帝之前大家都認同,畢竟這樣大家就都有機會當皇帝了。不過當了皇帝之後,當皇帝的人肯定認同父死子繼,這樣就能傳位給自己的後代。這也是為何很多元朝皇帝一旦上臺後就重視儒家的重要原因。不過那些沒當上皇帝的人肯定不樂意,一旦父死子繼他們就沒機會當皇帝了。就這樣,元朝幾乎陷入了一個死迴圈。

元朝換皇帝為何這麼快,39年換了7個皇帝,主要是沒解決這個矛盾

可以說這就是元朝皇位更替的重要原因之一,沒有解決蒙古文化和漢文化之間的矛盾。其實這和元朝的滅亡也有直接關係,由於長時間的政局不穩,所以民不聊生,最後造成反對元朝的人越來越對。而且由於他們沒完全接受漢文化,很多漢族人從心底是不認同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