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需要多少錢?

週日就寫點有趣的話題,不過最後也與股市有關。

微博上有人提出一個話題:

“躺平需要多少錢?”

躺平需要多少錢?

對於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不過如果把這個問題換成:

“有多少錢可以財務自由?”

,其實我認為性質也是一樣的。

我們平常有各種各樣關於

生活的困惑

工作太累了 / 戀愛不順 / 不知道該不該結婚 / 這個歲數還沒有房子 / 好像面前有很多選擇但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面對這種生活上的無力感,我們好像沒有任何根治的方法,唯一的解決方案好像只有錢了。

“假設我有多少多少錢,我就可以買房子,就可以結婚,可以養得起孩子,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有錢之後呢?好像就不太重要了,就像童話故事裡,灰姑娘嫁給了王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之後會發生什麼彷彿都不重要了。

八十年代,

《茜茜公主》

的電影風靡中國,第一部電影的結尾,活潑美麗的茜茜公主與英俊的皇帝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王室生活。

躺平需要多少錢?

單純的中國觀眾沒有想到的是,這部電影居然還拍了第二部,電影中茜茜公主與索菲亞太后產生了激烈的婆媳矛盾,甚至與皇帝也發生了嫌隙,當然結尾仍舊是美好的。

歷史上,茜茜公主最終遇刺身亡,茜茜公主的丈夫弗蘭茨·約瑟夫皇帝, 他的兒子自殺了,他的皇后被刺殺了,他挑選的王儲斐迪南大公也在薩拉熱窩被刺殺。他為報仇挑起的戰爭,演變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爭中的1916年,他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多少錢可以躺平?”

這個問題,

是典型的靜態思維。

我也是長大後才意識到,類似伊甸園這樣的理想狀態其實是不存在的。

躺平需要多少錢?

微博中的計算,看上去貌似是合理的,按照現在的生活水平,600萬似乎足夠養活你60年了。

20年前我剛剛工作,當時在上海一碗牛肉麵的價格不到10元,房租500元,房價3000,現在吃飯的價格差不多翻了五倍,房租翻了十倍,房價翻了20倍。而當時的我,根本沒有猜到這些。

時代會變,沒有人能預測未來。

這60年間,你真的不打算結婚也不打算生子了嗎?如果你或者父母生一場大病呢?如果你的房子意外沒了呢?如果你的錢被P2P騙走了呢?如果物價又上漲了十倍呢?

只要人活著,就會遇到無窮無盡的問題,你的人生,其實就是在不斷地遇到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沒有問題的狀態,只有死亡。

躺平需要多少錢?

未來是動態的,樂觀主義者認為我們永遠能創造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悲觀者認為未來是死衚衕。悲觀主義者總是想躺平,樂觀主義者則勇於冒險,去發現機會。

現在的很多大學生及其父母求穩,理想是考公務員進入體制內,為的是過上沒有風險的生活狀態,他們覺得進了體制彷彿就象進入了伊甸園,可以躺平到退休甚至進入墳墓,從此過上毫無問題的生活。

事實上等他們真的進了體制,就會意識到問題依然會層出不窮。那些選擇去街道辦事處的清北博士,他們現在快樂嗎?那些進入深圳中學的名校博士們,你們真的適合和安心做中學老師嗎?一眼可以看到退休,這是你真正想過的確定性生活嗎?

另一個群體則選擇不放棄自己的選擇機會,他們有自己的目標,或是創業,或是爭取做某個領域的專家,他們想親手開啟人生的幸運盲盒。

躺平需要多少錢?

樂觀主義者會如何思考呢?

有個伊斯蘭的寓言故事值得一讀:

從前有個哲學家被國王判處了絞刑,於是哲學家對國王說:“您判得對,但是我請求這絞刑能夠緩期兩年執行。”

國王問他為什麼,哲學家淡然回答說:“因為我有一項本事,能在兩年時間裡面教會您的馬說話。”國王很好奇,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哲學家的學生和朋友們都不信哲學家能教會馬說話,因為這明顯是不可能的,就問他這樣做的用意。

哲學家解釋說:

“這兩年時間裡,可能會發生很多事。馬可能會死掉,國王也可能會死掉,我也可能真的會教會馬說話。”

公司和人一樣,也存在目標迷失的情況。

不論公司大小,

“創新”

這個動作是持續發生的,

因為一旦一家公司停止了探索,那麼也意味著開始走向死亡。

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家公司都是“創業公司”,要保持好奇,不斷向未知領域探索。

股市上大大小小三千多家上市公司,有哪些公司在吃老本混吃等死?有哪些公司銳意進取積極開拓?有哪些公司創始人一心只想套現走人?有哪些公司的團隊是真的有願景的?

搞清楚了這些問題,我們才能找出真正的成長潛力股,而不是那些走向死亡的殭屍。

知識星球優惠將持續到月底,有意加入的可以看看

7月1日

的文章末尾的優惠券,可以打對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