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篇-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基本釋義:

1、侃侃:溫和快樂。

2、誾(yín)誾:形容辯論時中正,講理而態度誠懇。

3、踧(cù)踖(jí):恭敬而小心的樣子。

4、與與:行步安詳。

*上朝的時候,(孔子)跟下大夫談話,顯得溫和而快樂;跟上大夫談話時,顯得正直而恭敬。君主臨朝時,他顯得恭敬而不安,走起路來卻又安祥適度。

湯味筆記:

這一章描述了孔子上朝的時候針對不同職稱的人,談吐的形態,不禁感慨古人的文字功底,每一個形態都有對應的詞語,侃侃是大家都熟知的,而剩下的幾個詞可能是很多人第一次見,至少我就是如此。

孔子的狀態可以用舉止大方來形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得體,孔子針對下大夫也好,上大夫也罷,亦或是君主,都有其對應的方式,我們這裡切不可偏激的理解成為孔子的多變,事實上,這正是對禮的正確表達,而不是僭越,亦不是誇張,一切都是剛剛好,恰到好處。

先說與下大夫談話,侃侃而談,溫和而快樂,很顯然,這是上對下的一種狀態,自己的身份高於他人,更應該溫文爾雅,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這樣可以讓下面的人不至於拘謹,可以有效的提升溝通效率,也可以聽到更多真誠的意見,這一切源於謙卑 ,源於禮讓。

再說說,與上大夫,這應該屬於平級的狀態,孔子不會正直但恭敬,留有尊重,這是重視自我身份的表現,不能因為身份差不多,就毫不修飾,完全不顧及自身形象,也不能因為身份近似,就失去了尊重,如果換一種不尊重的態度,得罪人事小,從辯論變成爭辯,那就有失大雅了。所以誾誾恰如其分。從發音來看,也是比較溫婉的。

那麼和君子在一起溝通,當然要尊重了,要謹言慎行,但也要舉止大方,不能見了君主,就六神無主,語無倫次,吞吞吐吐,若是這樣的狀態,首先有失身份,其次很容易詞不達意,要明白,君主主管國家大事,若是不能夠正常表達,浪費君主的時間,或者導致君主不悅,那可都不是小事情。所以這個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們說話不僅要分場合,也要講究說話的方式,語氣,態度等等,要做到這些,一方面要懂禮,同時也要博學,否則,我們如何面對這些場面呢?

所以,話有三說,巧說為妙,這是情商的具體表現,得體從來不是偽裝出來的,需要的是恭敬之心,傾聽之心,學習之心,這同樣是行仁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