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懂“花椒”

一口氣讀懂“花椒”

不同於胡椒那樣,黑胡椒是白胡椒的未成年階段。

青花椒跟花椒,則是近親。

大概好久好久以前,花椒還是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一顆小樹,像閒雲與野鶴一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奈何他生得好看,芳香馥郁,來往行人紛紛駐足欣賞,有些自私的人,還順手摘了幾個,帶回自己的老家種了下去。

不成想,這自私的行為,竟成了一件無私的大事,花椒在這片古老的東方大陸上,漸漸枝繁葉茂了起來。

聽說後來還走出了國門,有了一個洋名字,“

Sichuan Pepper

”——-“四川辣椒”。

一口氣讀懂“花椒”

辣椒這個外來的和尚到來之前,花椒與茱萸和姜,是本土香料裡壟斷辣味的鐵三角。

後來茱萸沒落了,生薑低調了,只有花椒發憤圖強跟辣椒死磕到底。

結果一不小心,努力努大了,不僅贏了辣椒,還把自己送上了頂級香料的寶座。

現在看來,花椒的上位史,更像是小人物的奮鬥史。

為何茱萸倒下了,但花椒還在?

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讓我們現代人留下了對茱萸的初印象。

可惜一沒圖片,二沒有影像資料,茱萸也就只是活在了印象裡。

而花椒,卻真實存在於我們身邊,甚至愛他的人,一日三餐,頓頓不少。

一口氣讀懂“花椒”

論起當時的地位,花椒見了茱萸還要靠邊站。

茱萸的辣,相比於花椒的麻,有更多的受眾群體。

但400年前,有個叫辣椒的夥計,漂洋過海來了以後,辣味界徹底變天了。

論起味道,茱萸略遜一籌。

獲取方式,辣椒摘來即食。

種植面積,辣椒遍佈大江南北。

綜合實力幾乎被碾壓,茱萸的沒落,從辣椒初來乍到,還只是盆栽裡的玩物時就已經開始了。

一口氣讀懂“花椒”

辣椒洋洋得意之時,以為又像以前那樣,每到一片新大陸,都能吊打本地香料一樣。

花椒的堅挺,結結實實地給他上了一課。

茱萸輸給辣椒,無非是獲取程度和種植面積上的限制。

在這兩點上,辣椒在花椒身上可佔不到一絲便宜,更何況花椒乃麻味,並不是辣味。

二者粉絲有重合的,到更多的還是分庭而立。

靠著這幾項,辣椒和花椒,算是打了個平手。

在四川這個花椒的主場,他們甚至握手言和,合作創造出了麻辣味型。

一口氣讀懂“花椒”

但深耕這片大陸2000年的底蘊,可不是那麼簡單的,花椒憑藉他的另一個看家本領,坐上了頂級香料的寶座。

花椒在成熟後,長在樹上鮮豔透紅,搭配翠綠的葉子,惹人喜愛。

乾製以後,鮮紅退去,表皮麻麻賴賴的凸起,實在影響了他的顏值。

但熟悉花椒的人,在選購的時候都知道一個“潛規則”,

越醜的花椒,品質越高。

那一個個凸起,是花椒的油饢,裡面存著的,是他的安家立命之本。

花椒的本味,不像醬油“醬,醇,鮮,甜,鹹”那麼豐富。

花椒只有兩個主味“香,麻”,調味料裡,除了花椒,沒有人再能提供麻的味覺,那種50赫茲頻率的震盪體驗,並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一口氣讀懂“花椒”

花椒的麻,決定了他,無可替代。

但真讓他名聲大噪的,其實是他在香味上與人的角逐。

都說烹飪是五味調和,五味也好,八味也罷,即是調和,那調和的結果才是重點,調出什麼才算好吃呢?

答案很簡單,鮮香。

醇香,醬香,油香,甚至蔥香,肉香,蒜香等等等等,幾乎所有調味料和小料都是在為香做準備。

而這裡面,對香味功效最大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被叫做香料,生來就是為香味做服務的。

一口氣讀懂“花椒”

那麼花椒,憑什麼能成為香料裡的頂級呢?

花椒的化學主要成分裡,能夠影響味道的有精油,醯胺和香豆素。

精油是花椒香味的主要來源,由烴類,醛類和酯類構成。

醯胺和山椒素,是麻味的來源。

珍貴的是香豆素,具有芳香甜味。

精油含量的豐富是基礎,最難能可貴的是,

獲取他們,非常容易。

花椒精油中的主要香氣成分的沸點,在150到230度。換句話說,不需要多高的溫度,就能把香味激發。

做菜的時候,涼油下花椒,小火慢升溫。

花椒變黑了,香味出來了,麻味也走了。

關火撈花椒,開火再升溫,蔥薑蒜熗鍋。

按照這套簡單的流程走下去,很容易把香味提高一個等級。

一口氣讀懂“花椒”

有位四川朋友教我了一道最地道的農家湯麵,小火把花椒香味等出來,撈出花椒,用花椒油煎雞蛋,雞蛋煎熟加開水,大火煮幾分鐘,湯汁變白下麵條,麵條煮熟,簡單的用鹽和醬油調下味道即可。

老實說,提到花椒,我最多的是害怕。

害怕吃菜的時候,一不小心混進嘴裡,用力一咬,一個味道炸彈在嘴裡爆炸開來。

尤其是那個麻的感覺,第一次吃到正經的麻婆豆腐的時候。

也就是兩口下肚,我感覺我的舌頭和嘴唇似乎是腫了,又似乎是沒腫,但口條不利索了是不爭的事實。

一口氣讀懂“花椒”

那種狀態很微妙,好像是麻味已經麻痺了味覺,但好像又在某一個瞬間發現,對味道似乎更加敏銳了。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麻對味覺的刺激,就像馬鞭之於戰馬一樣,提高了味覺的興奮度,讓味覺對於味道的分辨更靈敏。

很多人認為,麻辣味道的菜品最好做,多放花椒,多放辣椒就好了,反正其他味道都被遮蓋了。

事實和原理都已經證明了,麻辣味其實更難做,因為他是味道的放大器,做好了,鮮香提高一個層次,做差了,難吃被無限放大,更難吃了。

一口氣讀懂“花椒”

花椒的成功,其實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第一,無可替代,茱萸的落寞,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人們找到了辣味上更好的替代品。而麻味,至今只有花椒有。

第二,不高冷,從遼寧到廣西,從青海到貴州,除了福建跟臺灣不能種,到處都是花椒的身影,妥妥的香料界的吉普賽人。

第三,不自私,花椒香味的獲取非常容易,溫度激發即可,而且相對穩定,易於儲存。我們常用花椒油,辣椒油,可見用過八角油,白芷油?

這麼說來,這些特質,是否值得我們學習呢!

一口氣讀懂“花椒”

提到了花椒油,就繼續聊一聊花椒的周邊吧,花椒油,花椒麵,以及那個賦予油炸類菜品靈魂的椒鹽。

花椒油,鮮香味是可以儲存的,烹飪中兩大重要的液體,水和油都可以作為味道的載體。

鮮味因子大多懼怕高溫,存在水裡能得到更持久的保護,至於香味則依賴溫度,與本就有奇香的油算是一見如故。

廚師們常用的增香秘密武器——-料油,就是個極端的例子。

大量而多類的香料,香味濃郁的小料,低溫浸炸,逼著香味慢慢出走,立刻被油吸收。

低溫雖然會拉長製作的週期,增加了時間成本,但好處是降低了香味在製作過程中的消耗,保留了大量的精華。

花椒油因為純粹的椒香,以及簡單的操作方法,時常出現在我們大眾的廚房裡。

一口氣讀懂“花椒”

老家農村裡,每逢夏天幾乎每天中午都以涼麵為主食,涼麵的佐料裡有一個花椒油與醬油的組合產品,備受歡迎。

生抽和老抽混合打底,生抽用來提味道,老抽增色。

以前只有醬油的時候,會加一些涼白開,沖淡下味道。

涼油的時候把花椒下進去,用最小的火慢慢升溫,溫度越高,香味越濃,麻味越淡。

花椒被炸的全黑,香味也最濃,熱油直接潑到醬油裡,噼裡啪啦的,上層的醬油中的醬香味被激發,與椒香結合。

下層的鮮味被保留,冷卻融合以後,鮮香濃郁,用他拌麵甚至可以省略其他菜碼了。

一口氣讀懂“花椒”

椒油涼麵

香料界裡,香料們會有一種特殊的存在方式,香料粉。

這其中以十三香最為出名,香料製成粉以後,會讓味道的激發變得更容易,幾乎做到拿來即食的程度。

但是呢,我們是不是常聽到這樣的聲音,用五香粉,沒有的話用十三香也行。

這其實是廚師們隱匿傳播的一個資訊,五香也好,十三香也好,原料的配比裡照樣遵循君臣主輔的搭配原則。

某些場合裡,選一位主料登場,其實效果更好。

比如炒菜時的胡椒粉,調餡兒時的花椒麵。

還有那道經典的麻婆豆腐,出鍋以後的那一嘬花椒麵才是靈魂。

一口氣讀懂“花椒”

油炸類的菜品,往往叫賣,但製作起來並不簡單,難點不在於怎麼獲得外焦裡嫩的口感,而且鹹淡適中的味道。

油炸類菜品,因為水分含量少,所以調味時要減少鹽的用量。

因為油炸的高溫,會產生自然的著色,所以很難再請醬油幫忙調味,那樣會給菜品抹黑。

高溫下,味精的鮮味會被剝奪,用他提鮮基本上是沒有指望了。

所以說,油炸的菜品,調味才是難點。

廚師們黔驢技窮的時候,又是花椒幫了大忙。

花椒放在乾鍋裡,用小火幹焙,成熟晾涼後擀壓成粉,配上一嘬鹽花。

濃郁的椒香之下,不僅解決了調味難的問題,順帶把壓制異味的毛病看好了。

老實說,我一直認為,是椒鹽這個偉大的發明,才能讓油炸這類菜品得以延續並且增加品類。

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成粉後的香料,味道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散。

想要達到最佳效果,現用現做最好。

一口氣讀懂“花椒”

其實說到花椒,不得不提一下現在大火的藤椒。

與傳統的乾花椒不同,鮮藤椒在近二十年來迅速躥紅,深受廚師和食客的喜歡。

藤椒並沒有那麼神秘,就是青花椒的一種,相比於傳統乾製的花椒,他的鮮麻味會更濃郁一些。

花椒在生長階段,精油不是越積累越多,而是越來越少。

這其實也是藤椒能躥紅的一個主要原因,但缺點也很明顯,因為是新鮮的,不易儲存。

而傳統的青花椒,在成熟制幹後,香麻味會大打折扣,比不過紅花椒。

一口氣讀懂“花椒”

最後,分享下挑選花椒的技巧吧。

花椒乾燥,目前常用的方法大概三種吧。

自然曬乾,這種方式最好,精油的損失量最小,顏色略微會變深,但不會失去自然亮度,缺點是週期太長,所以商業生產,幾乎很少用。

另外兩種是非鼓風50度乾燥和微波乾燥法,可以大大縮短乾燥時間,但成品顏色會略微發暗變色。

所以我們看到樹上的花椒紅的鮮豔,但實際買到的,卻有些發暗發黑了。

綜合來說,選購花椒,以三點為準。

第一,個大油饢飽滿的,油饢越多,味道越濃,這個是基礎。

第二,顏色不鮮豔,也不灰暗的自然色。人工染色,總會留下蛛絲馬跡,過於鮮豔的顏色肯定是染色了的。

而太過灰暗的,可能是用了快速乾燥的辦法,會導致精油揮發嚴重,味道欠佳。

第三,是否統一,有的商家在好的裡摻次的,濫竽充數,擦亮眼就好了,是不是大小基本一致,是不是都張開嘴了,有沒有黑色變質的。

一口氣讀懂“花椒”

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花椒能有這麼大能量,可不是果實一個人努力的結果。

花椒根,花椒葉中同樣含有大量的精油,源源不斷的輸送給果實。

這麼說來,花椒樹上除了有一味頂級香料,其實還藏著一個頂級的食材,花椒芽。

以前我經常調侃濫用調味料和香料的做法,曾經出言不遜的說某些菜品就是味精湯或者油炸八角。

這次變成現實了,一味香料如果變成食材,那烹飪起來就變得非常容易了。

有幸在花椒產地吃到過涼拌花椒芽這道菜,搭配一些蒜汁增加風味,熱油刺激下精油的揮發,一點鹽調出鹹口。

就這麼簡單,一道壓縮了香味的冷門冷盤,會帶給我們十分獵奇的味道體驗。

尤其是上面尖尖的小刺,更能激發起我又慫又欲的品嚐衝動。

花椒被視作中餐調味的神話,再怎麼寫也很難在一篇文章中概括完全,等有了新的角度,再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