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狐模式不靈,北汽與華為“練小號”有戲?

極狐模式不靈,北汽與華為“練小號”有戲?

北汽,開始急了?

近日多家媒體稱,北汽計劃與華為聯合研發一款全新車型,

採用與問界類似的華為智選的合作模式,2024年推出,進入華為渠道銷售。

甚至有傳言稱,新車大機率不會再用極狐品牌。

傳聞背後,是極狐的大寫的尷尬:

成立6年,鉅虧150億元,年銷僅1.5萬臺。

反觀問界,87天破萬。足以讓諸多新舊勢力“眼紅”。

對於北汽,放棄極狐另立門戶,

能否成為新能源銷量的救命稻草?

如果新車型來了,極狐品牌該何去何從?

同樣是華為加持,為什麼只有問界活得滋潤?

到2024年,

深度繫結華為還能吃到紅利嗎?

極狐模式不靈,北汽與華為“練小號”有戲?

放棄極狐,改造“AITO”?

第一個吃“華為”螃蟹的人,明明是極狐。2021年上海車展前,極狐阿爾法S Hi版的自動駕駛影片爆火全網。流暢行駛在複雜路段的“華為自動駕駛”登上熱搜,北汽藍谷的股價也創新高。

但“餅”畫得太早,

市場只聞其聲,不見其車。

拖到2022年5月,北汽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才正式上市,7月剛剛完成小批次交付。

“地表最強智慧輔助駕駛”並沒有趕上華為的熱度,在上市前就“涼了”。

同樣在華為光環加持下,為什麼別人能行,極狐不行?合作模式,恐怕是問題所在。

目前,

華為與車企的合作模式可以概括為三種。

Tire 1模式:

提供標準化硬體的供應商合作模式,

包括華為旗下的電機,電池管理系統等,如北汽魔方與幾何M6。

HI模式:華為與車企合作,

主要提供自動駕駛和智慧座艙

由車企主導,以極狐阿爾法S HI版為代表。

智選車模式:

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整車設計以及渠道銷售,

以AITO問界品牌為代表。

極狐模式不靈,北汽與華為“練小號”有戲?

其中,極狐與華為採用Huawei Inside(HI)合作模式,除了三電系統與智慧駕駛系統外,都是北汽與麥格納的技術。

含華量最高的,恐怕是阿爾法S車名裡“華為HI版”四個字。

此外,過高的售價也成為極狐阿爾法S HI版的桎梏。其39。79萬-42。99萬的價格,相較普通版貴15萬。有人認為,40萬買華為加北汽“試錯成本有點高”,也有網友表示“支援城區版的自動駕駛目前只有個別城市可以,標價不值”。

“奪嫡”之爭,渠道為王?

在渠道上,極狐主要依靠自身和北汽的銷售體系,華為最多可以提供部分零售店幫助展示。在極狐產品上市之前,北汽新能源主打B端市場網約車。

為了保證新品牌的高階定位,極狐選擇與北汽切割轉為自建渠道。

最初極狐阿爾法T上市,整個北京僅有1家極狐門店在賣車。截止2022年初,極狐只擁有120家渠道,其中多數還是與經銷商合作的門店。

據晚點LatePost報道,

2021年下半年,餘承東曾在華為內部會議上有過一段耐人尋味的發言。

“它品牌沒品牌、渠道沒渠道、零售沒零售,產品設計、體驗各方面都不行,連造車新勢力都幹不過,它還能幹過誰?它東西都賣不掉。”

他直言:“如果我們不入場,幫助車企把車的設計做好、賣好,這商業根本不可能閉環。”

餘承東也曾表示,華為的渠道是巨大優勢,覆蓋了中國的每一個重要城市,他直言:“和寶馬、賓士、特斯拉、造車新勢力不在一個量級。” 華為有5000多家線下門店,

超過5萬名終端員工,放一臺車就能變成華為智選的直營店。

渠道的“便宜”,極狐顯然沒有佔到。

對比賽力斯就能夠得知,在開始時就選擇全面“入華”,路會走得更順。

全盤接入華為渠道後一年,賽力斯SF5突破了8000輛銷量,同比漲超10倍。整體問界渠道的門店總數超過1003家,可以充分為品牌的高增長“助攻”。

極狐模式不靈,北汽與華為“練小號”有戲?

智選模式,似乎也是HI模式的升級版。近期召開的 2022 中國汽車論壇上,華為終端智選車業務總裁汪嚴旻表示,華為之所以選擇做智選車業務,是因為之前一些汽車客戶選擇華為部件遇到了挑戰,

在華為加持下並沒有讓30萬元以上檔位的新車成為爆款。

他直言,華為也因此希望從智慧新能源汽車業務最初階段介入,和車企合作伙伴共同設計、打造、銷售,把車賣成爆款。

儘管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劉宇認為,

自主性是極狐在與華為中合作的優勢。

他曾表示,在和華為的合作中,主機廠更像“主廚”,料理過程是車企的思維方式,可能會有偏鹹有偏甜。

畢竟,華

為只承諾了幫助北汽造好車,並沒有提到要幫忙賣好車。

如果將華為三大模式看做是一場“田忌賽馬”,那麼在問界成績的影響下,很難有車企不心動。在兩家已經有緊密聯絡後,北汽選擇加入智選模式順理成章。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汽車分析師張翔認為:

“華為智選更像是車企為華為代工造車,在極狐疲弱之際,北汽此舉或是在為其新能源業務爭取更多可能性。”

極狐模式不靈,北汽與華為“練小號”有戲?

從車BU成立第一天開始,華為就堅持強調自己不造車。

透過“龍生九子”的合作方式雨露均霑,拿下了超過半數的主流車企。截止目前,傳出要與華為合作的品牌包括奇瑞、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長安、廣汽、沃爾沃、江淮汽車,其中不乏以模式智選車合作的企業。

我們無法斷言,華為門店是不是問界成為“爆款”的核心原因。

但在繫結華為的N家車企裡,問界現象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金康賽力斯,這個過去籍籍無名的品牌,自從官宣與華為共同造車後,僅用一年就完成“逆襲”,銷量一度反超“蔚小理”,市值突破千億,

儼然成為高階新能源車市場中最大的黑馬。

含“華”的濃度,或許影響著消費者的決策。從2019年入局造車開始,華為一路從竊取靈魂的供應商,成為直接插手造車,從技術、營銷到渠道無短板的賦能王者。

極狐模式不靈,北汽與華為“練小號”有戲?

華為不造車,是“內部矛盾”?

智選與HUAWEI inside的較量,也折射出華為在是否造車道路上的猶疑。

據多個知情人士,華為內部一直有著“造車”與“不造車”兩大派。

餘承東是前者,而除了他以外幾乎都是後者。

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華為終端是屬於餘承東的勢力範圍,因此餘承東主推與賽力斯的合作。而與極狐、阿維塔的合作,卻是徐直軍和王軍在站臺。

與北汽、長安等合作伙伴的活動也主要由二者出面。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在2021年華為技術大會上表示,“我們老餘(餘承東)就不服氣,但他只有一票。作為消費者業務的負責人,老餘他就想造車。”

徐直軍認為,現在智慧汽車就像智慧手機的早期一樣,人人都可以做智慧汽車。但未來能有幾個自動駕駛汽車品牌存在,還不知道。成王敗寇,要用結果來證明。

但以目前的成績來看,還是“造車”派更勝一籌。

極狐模式不靈,北汽與華為“練小號”有戲?

對華為而言,

其不造車承諾的大限只剩9個月。在智慧汽車業務上,身後諸多科技大廠正在追上。

OPPO與上汽聯合做車機,榮耀也開啟與比亞迪在智慧出行方面的合作。

反其道而行的大疆,已經與五菱合作推出寶駿KIWIEV。整車售價不到10萬,L2+智慧駕駛解決方案的成本低至萬元,吸引力可想而知。

換句話說,

無論華為是否會造自己的車,其智選模式都會不可避免地鋪開。

2022年9月,餘承東就曾在行業峰會上提到過賣車渠道。他直言華為造車會繼續深入,未來店裡能售賣的車加一起要達到 12-13 輛。並喊話:“大家要敢於開 1000 平以上的大店,要不然以後你店裡根本都放不下。”

在受到眾多車企青睞後,華為最該發愁的,可能是店裡擺不下那麼多車。一間標準的 AITO 體驗店,面積只有400㎡,最多能夠擺放3臺展車。

但對車企而言,

“華為依賴症”的長期結果還猶未可知。

正如茨威格所言,命運送給你的禮物,早就在暗中標好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