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了!馬斯克急了!他炮轟混動車不該拿補貼,為公還是為私?

前幾日,一名特斯拉播客節目主持人釋出了一則推文,表示美國新發布的《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對於混動車的補貼太高了,應該進行適當的調整。

隨後馬斯克罕見地轉發了該條推文,並附上了自己的評論,稱

混動只是過渡的技術,是時候徹底放棄混動車了。

急了!馬斯克急了!他炮轟混動車不該拿補貼,為公還是為私?

首富親自下場懟新政,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立馬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雙方的擁躉各持己見,爭論得不可開交。

急了!馬斯克急了!他炮轟混動車不該拿補貼,為公還是為私?

到底純電和混動孰優孰劣,混動真的只是過渡方案嗎?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美國加強混動補貼,因害怕中國“換道超車”?

我們先來看一下美國最新《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的規定,該法案提到,對於購買電池容量大於7kWh插電混動車型的消費者,美國政府會提供7500美元的補貼,這一點與純電動車一致。

而在此之前,同級混動車型的補貼只有3334美元,僅為現在的一半不到。

急了!馬斯克急了!他炮轟混動車不該拿補貼,為公還是為私?

這個7kWh是個什麼概念呢?秦PLUS DM-i入門的55km純電續航版本,電動的容量是8。32kWh,這已經差不多算是國內電池容量最小的插電混動車了。畢竟秦PLUS DM-i的定位是A級轎車,國內更低級別的車型基本沒有混動的,而我國對於插電混動車型的認定是純電續航需要超過50km。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老美的要求,國內幾乎所有的插電混動車型都可以拿到差不多5萬左右的補貼,這可比國內高多了。如果國內實施這個政策,可想而知純電車型和燃油車基本不是對手。

馬斯克擔心的也是這個,因為特斯拉是一家只生產純電動車的公司。

一旦更多消費者開始選擇混動汽車,那對特斯拉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

急了!馬斯克急了!他炮轟混動車不該拿補貼,為公還是為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特斯拉以及另外幾家美國新勢力都反對新的法案,那為何美國政府要“強推”新政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中國混動汽車的飛速發展,讓老美有點“慌”。

本來中美都下了大力氣佈局新能源汽車領域,目標也很簡單,那就是從德、日等傳統汽車強國手中奪回產業的主導權。

中國在全力向新能源轉型,產出了埃安、蔚小理、問界等一大批優秀的新勢力車企,比亞迪等傳統車企的轉型做得也不錯。美國也有特斯拉、Rivian、Lucid等一批新興企業,通用、福特的轉型也做的很好。

急了!馬斯克急了!他炮轟混動車不該拿補貼,為公還是為私?

但慢慢老美髮現,中國不僅在大力推動純電動車的發展,同時混動車型也發展得如火如荼。

比亞迪和吉利已經慢慢形成雙混鼎立的局面,長城、廣汽、

長安甚至五菱也都已經入局。

這讓老美非常不安,如果在新能源時代混動車型成為主流,那對於專注純電領域的美國車企來說,可並不是一個好訊息。

大家一起“換道”,但最後反倒被中國車企超車,這是老美所不能接受的。

(2)唯有環保“大棒”才能阻擋?

看一下老美的論戰,純電動車的擁躉基本都咬定一點,給予混動汽車補貼是對稅收的公然浪費,不利於碳中和的達成。畢竟混動車再怎麼省油,那它畢竟還是要燒油的,並不能做到完全的零排放。

這一點幾乎無法辯駁,但除去這一點,混動車確實非常符合當前的用車需求。

急了!馬斯克急了!他炮轟混動車不該拿補貼,為公還是為私?

以最近很火的帝豪L 雷神Hi·X為例,它的定價不過12。98-14。58萬,與普通的合資A級車相當。但它的純電續航里程達到了100km,也就是說在市區的絕大多數情況,它都可以採用純電通勤。一旦出現電量不足,它的1。5T混動專用發動機就會介入發電,車輛依然採用電驅動。

也就是說,在市區的絕大多數工況,它其實都是採用電驅動的,駕駛感受與一般的電動車沒有區別,都是絕對的平順、靜謐。如果充電比較及時,它甚至與一般的純電車型沒有區別。

而在效能方面,新車可以讓發動機與電機同時發力,完成0-100km/h加速只需要6。9秒,堪比效能車型。也就是說,它透過一款1。5T的發動機與電機配合,實現了比2。0T更強的動力,這不是節能減排是什麼。

急了!馬斯克急了!他炮轟混動車不該拿補貼,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再來看更多的引數,帝豪L 雷神Hi·X的虧電油耗僅為3。8L/100km。也就是說即使電量不足,它也依然能比同級的燃油車省油50%以上。

與燃油車價格相當,但效能更好、更加節油、駕駛感受更好,同時還比同級別的電動車更加便宜,混動車可以說非常適合目前的用車環境。

畢竟電動車雖然省,但長途和高速永遠是劣勢,這就導致很多家庭必須得配兩輛車,電動車用於市區通勤,燃油車滿足詩和遠方。而可油可電的混動車一輛車就能滿足家庭用車需求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是否混動車更加環保呢?

(3)可不是過渡,混動車將長期存在

不僅僅是馬斯克,幾乎所有的電動車擁躉,都喜歡強調一點。那就是混動只是過渡方案,最終還是會向電動靠攏。

理論上這樣說沒有問題,如果電動車的續航足夠長,或者補能足夠方便,基本都能夠“幹掉”混動車。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個如果。

急了!馬斯克急了!他炮轟混動車不該拿補貼,為公還是為私?

首先,電動車的續航突破不是無盡的。最近幾年,電動車的標準續航由之前的300多千米,突破到了500多千米,當然也有部分車型達到了700千米甚至是1000千米。但續航的延長,代價是成本的大幅增加,如果大多數的執行工況都是在市區,那揹著一塊150kWh的超大電池,本身也是巨大的浪費。

包括廣汽在推出續航超1000千米的車型後,都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電動車已經進入月充時代,再繼續突破已經沒有意義。

而前幾年非常熱門的超充技術,也陷入了瓶頸。首先是超充基本只能覆蓋10%-80%的電量區間,且對電池有較大的損耗。其次是超充對於車輛電氣平臺,基礎配電的要求都非常高,保時捷Taycan的350kW充電樁,基本只能在4S店見到。特斯拉的超充,很多人直呼價格受不了。

純電動車的續航問題,至少短時間內,很難得到根治。

急了!馬斯克急了!他炮轟混動車不該拿補貼,為公還是為私?

而根據2020年釋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到2035年依然還有40%的汽車以內燃機為動力,這些將全部是混動車型。這還只是“樂觀”的估計,實際上很多機構都認為內燃機至少能挺到2050年。

也就是說,

混動確實可能是過渡技術路線,但這個過渡期限可能是幾十年。在電池技術真正取得突破之前,它都將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4)功夫拍案

馬斯克炮轟混動車,其實很大程度還是“屁股決定腦袋”。混動車確實達不到零碳排放,但它比普通燃油車可節能得多,而且可以滿足幾乎所有場景的用車需求。

更何況現在新一代的混動車純電續航越來越長,像剛剛上市的哪吒S,純電續航甚至超過了300km,它們真正“用油”的時間其實已經越來越少,節能效果愈加明顯。

混動可能確實是過渡的技術方案,但馬斯克們都有意忽略了一點,

那就是如果這個過渡期限足夠長,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又有什麼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