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面向2030年,佛吉亞啟動中國氫能戰略

隨著各國政府碳中和戰略的提出,氫能作為綠色能源的重要組成而廣受關注。在這股氫能浪潮的推動下,氫燃料電池車也迎來了新一輪發展。雖然相較於電動車市場,氫燃料電池車起步較晚、市場規模尚小,但氫能市場的廣闊前景還是吸引了大量資本和企業進入,其中就包括了零部件供應商佛吉亞。

自4年前佛吉亞宣佈氫能戰略以來,經過一系列的合資合作,其業務方向已經清晰。從氫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到車載儲氫系統,透過兩大核心繫統的佈局,佛吉亞希望打通氫燃料電池車產業鏈,從而實現2030年全球氫能業務銷售額逾35億歐元的目標。那麼,在佛吉亞的氫能藍圖中,中國市場將如何推進,目前的進展如何?不久前,本刊記者採訪了佛吉亞綠動智行零排放中國區總經理白立松(Alban Brisset)。

【專題】面向2030年,佛吉亞啟動中國氫能戰略

佛吉亞在氫燃料電池領域的佈局已全面啟動

收購斯林達安科,儲氫業務中國落地

“佛吉亞幾年前就開始考慮氫能行業,決定在兩個方向投資。一是儲氫系統,我們在法國成立了全球研發中心,並在中國實現了本地化生產;另一個是燃料電池系統,該部分主要透過與米其林的合資公司SYMBIO來執行。”談及佛吉亞的氫能計劃,白立松說道。

【專題】面向2030年,佛吉亞啟動中國氫能戰略

佛吉亞綠動智行零排放中國區總經理 白立松

作為氫燃料電池車的兩大關鍵系統,儲氫系統和燃料電池系統也覆蓋了氫燃料電池車75%的價值,在這兩大核心領域全面佈局,體現了佛吉亞的雄心。從全球來看,合資公司SYMBIO已經在歐洲開展業務,並計劃在歐洲、亞洲和美國建立生產基地。而儲氫業務板塊也已拿到了多家客戶的訂單,包括PSA集團、雷諾、現代汽車、Gaussin公司等。

具體到中國市場,兩大氫能產品線中,儲氫系統已率先在中國落地。2021年4月,佛吉亞完成了對中國儲氫瓶製造商斯林達安科的收購。總部位於瀋陽的斯林達安科在儲氫瓶領域已有20年的本土經驗,目前在國內建有2家工廠,每年的產能可達3萬支。在白立松看來,氫燃料電池車的使用中,氫氣的儲存是關鍵環節,直接關係到燃料電池車的續航、成本及安全性。收購斯林達安科後,佛吉亞在儲氫領域的最新技術與中國本土市場能夠更好地結合,也有助於其中國氫能業務的拓展。

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佛吉亞透過一輛氫動力卡車模型,展示了其在氫能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系統整合能力。該車裝配了由7個儲氫瓶組成的儲氫系統,儲氫量高達70公斤,能夠實現超過700公里的續航里程,最高負載重量可達40噸。優秀的效能表現的背後,是佛吉亞全球儲氫系統研發團隊的努力,透過對儲氫瓶與系統架構的最佳化設計,有效降低了儲氫系統的重量、成本和有效載荷,同時提升了行駛里程。

當然,對於任何一項新技術來說,持續的技術革新和系統最佳化必不可少,尤其中國市場有其特殊性。如何推出滿足中國客戶需求的創新產品,是白立松所在的綠動智行零排放業務板塊目前的重點。

歐洲經驗+本土開發,提升技術實力

從技術層面來看,目前國內市場的儲氫瓶大多為採用鋁製內膽的III型瓶,而歐洲市場以採用塑膠內膽的IV型瓶為主。相較於傳統的III型瓶,相同尺寸、相同壓力值下,IV型瓶的容積更大,重量可減輕23%,使用壽命提升50%,可迴圈使用次數提高近200%,能夠大幅改善安全性和穩定性。就應用前景而言,IV型的空間更大。

此前,國內因為沒有相應的IV型瓶標準,IV型瓶的生產處於空白狀態。隨著2020年10月我國《車用壓縮氫氣塑膠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團體標準T CATSI 02007-2020的釋出和實施,無疑將推進IV型瓶的商業化應用,這對於有著IV型瓶生產經驗的佛吉亞來說,是很好的機會。其實,在收購之前,斯林達安科已經開始了IV型瓶的研發,該公司也獲得了中國第一張IV型瓶特種裝置製造許可證,成為國內第一傢俱備生產車用IV型儲氫瓶資質的本土廠商。而收購之後,佛吉亞在歐洲的量產經驗,將為下一步的中國市場開發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援。

【專題】面向2030年,佛吉亞啟動中國氫能戰略

佛吉亞歐洲經驗將服務於本土市場

目前佛吉亞斯林達具備生產不同型號儲氫瓶的能力,包括適用於不同車型的35兆帕和70兆帕III型 和IV型儲氫瓶,70兆帕儲氫瓶的儲氫效率目前已經達到了6。5 wt%-7wt%,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在白立松看來,氫能產業未來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儲氫瓶的效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成本也需要大幅降低。此外,就儲氫系統而言,研發的重點除了儲氫瓶,整個儲氫系統的設計也很重要,包括各種管路、閥門的組合和最佳化,以及各類振動測試等。為此,佛吉亞投資2,500萬歐元在法國成立了儲氫系統全球技術中心,其主要目標就是研發效能更好、每公斤儲氫量更大,輕量化且更具價格優勢的儲氫系統。研發的方向涉及工藝、材料等領域,包括開發新的工藝流程來加速生產效率、透過新型材料的應用來降低系統成本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0月,佛吉亞與液化空氣集團簽署了一項協議,攜手開發並生產車載液氫儲存系統。有別於現在的氣態儲氫,液態方式的儲氫量將是氣態的兩倍,車輛的續航能力也因此可以提高兩倍,且加氫時間更短,特別適用於跑長途運輸的重型卡車。但是,液態儲氫也有很高的技術門檻,需滿足零下250度的低溫儲存要求,市場化應用還需要時間。

行業協同,推進氫能產業發展

顯然,在氫能這條全新賽道上,佛吉亞已經做好技術準備。但是任何一家企業若想成功,離不開整個產業鏈的有序發展。目前的氫能產業,好比十年前的電動車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需要政策支援。

在政府層面,無論歐洲還是中國,對於氫能產業都給予了支援:歐盟於2020年7月釋出了氫能戰略,提出了長期發展氫能的戰略藍圖;法國政府於2020年10月釋出“國家氫能源計劃”,未來10年內投入72億歐元支援氫能源產業發展;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對產業發展給出了指導性意見,去年釋出的《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更是給予了具體的政策方向。

政策推動之下,中國氫能產業勢必迎來新一輪發展。根據政府規劃,到2025年和2030年,將分別實現氫燃料電池車5萬輛和100萬輛目標。白立松認為,按現在的速度,實現這一目標問題不大。但是,從產業的長遠發展來看,政府補貼是一方面,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核心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應用。如果放眼整個氫能產業,更離不開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

【專題】面向2030年,佛吉亞啟動中國氫能戰略

中國氫能產業發展需要行業協同

汽車只是下游應用環節的一部分,上游的氫氣製取、運輸,以及加氫網路的建設也很關鍵。

“如果未來10年內,整個氫能產業穩步發展,那麼到2030年時,氫燃料電池車有望與傳統柴油車在整體購車和使用成本上達成平衡,氫燃料電池車的市場機會也就來了。”白立松對產業未來表示樂觀。而相關預測資料也顯示,到2030年時超過30%的重型汽車和20%的城市公交車將使用氫能源。

面對蓄勢待發的氫能出行市場,佛吉亞已經制定了具體目標:2025年全球氫能源銷售額達到5億歐元,2030年超過35億歐元。而從2021年的表現來看,已經超出預期,上半年佛吉亞已經獲得了2。8億歐元訂單。中國市場的表現也令人興奮,佛吉亞斯林達今年已先後獲得多家中國主流整車廠商不同車型的商用車訂單,包括為上汽集團大型商用車車隊提供儲氫瓶。“我們已經做好準備,無論單個產品,還是整套系統,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未來,佛吉亞也希望攜手更多行業夥伴,共同推進中國氫能產業的發展。” 白立松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