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與華、喜茶創始人開撕背後,新茶飲品牌向左還是向右?

前段時間,營銷諮詢專家華與華老闆華杉釋出的一條微博,引發業界不小的爭議,內容直接抨擊所謂的“逼格”以及“靈感”,不僅直接提到喜茶,而且還配了喜茶的線下門店圖片,看似火藥味十分濃厚。

而喜茶創始人聶雲宸也不甘示弱回擊:“有些人總是很自信的回答他們並不瞭解的問題,剛又看到了新鮮出爐的一例。”

華與華、喜茶創始人開撕背後,新茶飲品牌向左還是向右?

有意思的是,有網友透過微博的蛛絲馬跡,扒出華杉居然是蜜雪冰城的營銷服務商,這就不難理解華杉公然開撕的原因了。

作為新茶飲品牌,喜茶和蜜雪冰城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商業打法,一個崇尚門店規模化效應,一個更注重品牌調性和創意,可以說是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那麼,未來新茶飲品牌的標準模式是什麼?究竟是誰說了算?

01

開撕背後:

新茶飲品牌模式的較量

華與華最善於打造下沉案例,蜜雪冰城是其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資料顯示,蜜雪冰城的品牌形象、店招、logo、吉祥物和選單設計,均是出自華與華之手。

也就是說,蜜雪冰城是華與華的“老東家”。

根據華杉釋出的微博內容,他擁護的立場是,品牌和店面形象最重要的是規模感和可快速複製,這正是蜜雪冰城的商業打法,而其抨擊的“逼格”以及“靈感”,自然是喜茶的品牌調性。

華杉開撕喜茶背後,透露出喜茶和蜜雪冰城在商業模式上的不同玩法:

1. 產品價格定位不同,一個走極致性價路線,一個是走中高階路線。

喜茶和奈雪的茶為代表的新茶飲品牌,一杯茶售價會超過20元,而蜜雪冰城一杯茶售價基本是10元以下。

華與華、喜茶創始人開撕背後,新茶飲品牌向左還是向右?

喜茶和蜜雪冰城針對的市場不同,前者是覆蓋一二線城市使用者,而後者則是瞄準三四五線城市使用者。這兩個使用者群體的思想認知、消費習慣以及消費能力都不同,因此,兩者完全不在一個競技場。

參照電商領域拼多多的成功案例來看,針對三四五線城市,產品走極致價效比路線是最優打法。當下,無論是餐飲界的海底撈還是網際網路電商界的阿里巴巴,基本都在極致價效比的路線攻打下沉市場,畢竟,下沉市場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

2. 門店拓展方式不同,一個是以“加盟+直營”模式的開店,一個是直營模式開店。

三四線城市的門店多是以夫妻老婆店為主,很少有連鎖門店和中大型超市,因此,想要快速侵佔下沉市場,以加盟的形式提升覆蓋率是一種不錯的解決方案。這也是蜜雪冰城能夠以“加盟+直營”模式使店鋪數量達到8000家店的的重要原因。

而在一二線城市,想要保持品牌的調性,無疑直營是比較好的商業模式。

另外,喜茶為了吸引年輕消費者,門店一般是選擇開在時尚購物廣場。而相對來說,蜜雪冰城選址較為靈活,門檻也較低。

3. 品牌形象不同,一個注重產品創意靈感,以及品牌逼格,另一個是單純賣街邊飲茶,更注重產品功能需求。

喜茶的線下門店,十分注重美感和設計特色,比如花樣百出的白金店、Lab店、主題店,在產品上更注重靈感創意。就連茶杯也是用了很大心思,前段時間,喜茶出了套杯子,秒光。因此,業界很多人評論喜茶是一家被茶飲“耽誤”的設計公司。

相反,蜜雪冰城無論是品牌形象還是產品,幾乎沒有太大的特色,更沒有在產品創新上下功夫。也正是因為此,蜜雪冰城才能夠進行快速複製和規模化。

從以上三點可看出,喜茶和蜜雪冰城雖然同是茶飲品牌,但它們就像是咖啡界的星巴克和瑞幸。星巴克本質上是第三空間,不僅僅是賣咖啡,瑞幸倒是真賣咖啡的,雖然它在商業模式上,更像金融遊戲。

02

規模論效應

有邊界,而且容易被模仿!

華杉口中提到的可複製的規模論,會一直奏效嗎?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科斯的觀點:企業是有邊界的,不是越大越好。企業應根據行業、市場、地域等不同而選擇其最佳規模,宜大則大,宜小則小。

根據生產成本理論,在一個較長時期內,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將會降低企業平均單位產出成本,不過下降到一定程度,長期平均費用曲線逐漸變平,甚至,隨著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 ,成本還會逐漸上升。

華與華、喜茶創始人開撕背後,新茶飲品牌向左還是向右?

華與華、喜茶創始人開撕背後,新茶飲品牌向左還是向右?

而且,

企業

前期規模化擴張階段,規模收益也是明顯的,但一旦擴張到一定程度,企業的規模達到了它的頂峰,如果繼續擴大,會導致收益下降,即出現規模不經濟狀態。

上述規模化效應理論在海底撈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以海底撈舉例來說,自2016年底開始,海底撈走上了規模拉動增長的道路。三年來,海底撈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63。4%,截止2019年底實體店總數量達到768家,直接拉動了營收從78。08億元膨脹至265。56億元,整整擴大了兩倍以上。

但是,海底撈2019年財報顯示出關鍵資訊,即一二線城市門店增長出現疲軟以及翻檯率整體下滑,也就是說,靠規模化已經達到頂峰,無法再帶動快速增長。

再瑞幸舉例來說,瑞幸的開店速度更是驚人,據資料顯示,瑞幸一年開2500店,兩年七4000家門店,但是最終卻以自曝22億造假,結局卻令人唏噓不已。

此外,蜜雪冰城的品牌形象很容易進行規模化複製,但如果一味走價格戰路線,沒有自己特有的調性,很容易被新進競爭者模仿和複製。

因為沒有核心創新力,使用者完全是看低價購買,一旦出現更便宜的品牌,消費自然也會投懷送抱。

03

品牌調性沒錯

但卻難以進行規模化

品牌需要差異化的定位,需要有自己的調性,如此才能滿足潛在消費者深層次的自我表達需求,比如,寶馬滿足了駕駛感,賓士滿足了尊貴感。

而喜茶的喜茶、奈雪的茶,之所以能夠成為市場新寵,離不開差異化的品牌定位。

首先他們找到了一二線城市核心消費者群體即年輕消費者,然後,抓住個體化年輕消費者的社交需求,對自身品牌進行差異化定位。

比如,喜茶在定位上聚焦“靈感之茶”,強調分享是一種很酷、很可愛的喝茶體驗,而奈雪的茶則是定位於“一口好茶、一口歐包”,透過延伸消費場景來進行區別定位。

華與華、喜茶創始人開撕背後,新茶飲品牌向左還是向右?

而蜜雪冰城,看似完全沒有調性可言,但或許它的土,就是本身的品牌調性吧,只是這種調性沒有創新和個性,很容易被複制和模仿。

而喜茶和奈雪的茶,很能切中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強佔心智,這種調性很難被模仿。

不過,有時候,長處也是短處,那就是這種個性創意的東西,很難進行規模化複製,這或許也是喜茶和奈雪的茶門店規模至今沒有突破千店的原因。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二線城市的新茶飲已經飽和,因此,如果拓展規模的話,下沉市場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上文提到了下沉市場,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以及消費習慣不同。喜茶想要下沉,需要另一套公式。

也這是喜茶推出副品牌喜小茶,主打中低端市場的原因,這個邏輯和阿里很類似,阿里為覆蓋下沉市場,推出淘寶特價版。

實際上,喜茶和蜜雪冰城,更像是網際網路電商領域的阿里和拼多多,只是後者已經打得難分難解,前後還沒有攻入對方的勢力範圍。

04

新茶飲品牌的未來

更細分化賽道的挖掘

在激烈的市場條件下,品牌進完成產品力、品牌力建設後,必須要探索最適合自己發展的更加細分化的賽道,把消費需求開發到極致,這是品牌保持持續生命力的機會。

畢竟當下的年輕消費者,對新品牌、新產品、新體驗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品牌也需不斷做出改變。

具體來講,品牌可以嘗試更加細分化的消費場景、加速新品和迭代,滿足年輕消費者追新求變、快速更迭的滿足感。

在新茶飲市場,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賽道,機會視窗的紅利在收緊,茶飲店基本的產品、門店形態趨於穩定。

當已有品牌站穩賽道,顛覆性創新越來越難時,從符合大眾需求的領域尋找差異化,才有可能帶來突圍機會。

喜茶深諳新品運營之道,其在2019年共推出240餘款新品,種類豐富比較多樣,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以及新奇產品的滿足感。

另外,對細分賽道的搶佔,一些茶飲品牌已經在進行,並在透過成效驗證這一機會點。從2019年開始,增長快速、搶佔到消費者注意力的品牌,都是從細分領域賽道崛起的:7分甜、書亦燒仙草、滬上阿姨為代表的品類細分。

特別是,書亦2017年定位燒仙草飲品後,門店迎來快速擴張,數量翻了10倍,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強烈品牌標籤。

05

總結

雖然當下價效比時代來臨,但是並不意味著品牌要摘掉逼格、情懷等功能外的附加價值。中國市場很大,新茶飲品牌並沒有固定的標準模式,品牌應該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無論是崇尚規模化,亦或是品牌調性,都有適合自身發展的市場空間。

但是,過分強調規模可複製化,或者品牌調性都是不可取的,會將自身陷入死衚衕,很難再向前繼續奔跑。

最後要提的是,品牌需要保持創新力,沒有創新,不做思考,不去挖掘消費需求的“網紅”玩法,在飲品行業很容易被複制和淘汰,進而被後浪拍在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