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虧18億元!重慶小康股份傍上華為,虧損面卻還在擴大

文丨西部菌

今年1月29日,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小康股份)公佈了2021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公告提到:

預計2021年度業績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5000萬元到-155000萬元。

2021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預計為-291000萬元到-251000 萬元。

到底實際虧損如何呢?日前,小康股份公佈了2021年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小康股份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67。18億元,同比增長16。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8。24億元,較2020年的-17。29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

淨虧18億元!重慶小康股份傍上華為,虧損面卻還在擴大

自從跨界聯手華為,推出賽力斯SF5車型以來,小康股份這家曾經打造過“東風小康”神車的車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存在感就不斷提升。

但從業績報告來看,小康股份的轉型之路並不容易,一邊是虧損持續擴大,一邊是銷量不足、增長緩慢,市場認可有限。而和華為的合作中,它還有淪為代工廠的危險。

01

小康股份從電器彈簧、車用彈簧業務起家,慢慢切入整車製造行業,至今已有近40年曆史,而和東風集團合作推出東風小康,成為其發展壯大的轉折點,2016年小康股份成功上市。

隨著新能源汽車成為風口,作為傳統車企的小康股份,憑著多年的經驗和技術積累,也進軍新能源造車領域,並於2016年在美國矽谷推出了賽力斯品牌。

淨虧18億元!重慶小康股份傍上華為,虧損面卻還在擴大

不過賽力斯開始具備一定的知名度,還得等到和華為合作。宣稱不造車的華為,聯手小康股份推出了“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華為的銷售渠道,讓賽力斯SF5出現在各城市的華為展廳裡。

受華為概念的拉動,小康股份的股價也是一路上漲。

那麼,過去一年,小康股份的市場銷量到底如何呢?年報顯示,2021年全年小康股份產量277183輛,同比減少0。25%;銷量266616輛,同比減少2。55%。

具體到新能源汽車板塊,產量41701輛,同比增長115。43%;銷量41440輛,同比增長104。39%。

淨虧18億元!重慶小康股份傍上華為,虧損面卻還在擴大

其中和華為合作推出的賽力斯SF5,自2021年4月正式上市以來,月銷量分別為129輛、204輛、1097輛、507輛、715輛、1117輛、1926輛、1385輛、1089輛,共計8169輛。

總體來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小康股份的增長勢頭較為強勁。不過在傳統微型車和經濟型車等車型之外,賽力斯SF5所代表的中高階領域,小康股份的競爭力還是明顯偏弱。

哪怕有華為的銷售渠道加持,賽力斯SF5的年度總銷量,只有8100輛出頭,相較於蔚來、理想、小鵬三大國產新勢力,這一資料只是它們月度銷量的規模。

公佈2021年業績報告不久,小康股份還公佈了今年4月的產銷快報。而從資料來看,產銷量的增長都相當可觀。

其中,新能源汽車當月銷量8552輛,賽力斯為3439輛;前四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2752輛,賽力斯8483輛,同比暴增1211。13%。也就是說,今年前四月,賽力斯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淨虧18億元!重慶小康股份傍上華為,虧損面卻還在擴大

不過要注意的是,去年年底小康股份和華為推出了定位為中型豪華 SUV的高階智慧汽車品牌—AITO,首款車型為問界M5,於今年3月面市。按照年報披露——首月交付超3000輛。

賽力斯今年銷量暴增,是因為包含了問界M5。產品的升級迭代是好事,但隨著新車型推向市場,也讓才市售一年左右的賽力斯SF5陷入了“停產”風波,引發了不少車主的不滿。

淨虧18億元!重慶小康股份傍上華為,虧損面卻還在擴大

關於賽力斯SF5是否停產,今年年初,小康股份對外表示,賽力斯SF5和問界M5都是賽力斯公司的車型,公司還將不斷推出新車型。這其實和變相停產沒有本質區別了。

02

在釋出問界M5時,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一度野心勃勃地表示,在2022年將挑戰30萬臺的銷售目標。

餘承東後來說,30萬輛確實吹牛了。不過小康股份近幾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確實是在不斷加碼。

淨虧18億元!重慶小康股份傍上華為,虧損面卻還在擴大

目前小康股份擁有重慶兩江智慧工廠及十堰空港工廠,而位於沙坪壩區“賽力斯鳳凰智慧工廠”即將建成投產,投產後將增加整車10萬的產能。

在持續追加投入的同時,小康股份的業績虧損面也在持續擴大。

2020年,小康股份實現營收143。02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17。29億元,而去年全年,營收167。18億元,同比增長16。89%,虧損則來到18。24億元。

小康股份並不是一直都是虧損狀態。在上市的2016年,小康股份的營收為161。92億元,歸母淨利潤5。14億元,其歸母淨利潤轉為虧損,也是在2020年才開始。

淨虧18億元!重慶小康股份傍上華為,虧損面卻還在擴大

當然,新能源造車本身是燒錢的領域,別說恆大這樣的跨界玩家,就是已經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的國產新勢力,目前依然在為盈利而努力。如理想汽車,去年全年淨虧損3。215億元。

而今年一季度,小康股份的虧損還在擴大,歸母淨利潤為-8。39億元,而上年同期虧損為5。33億元。

業績虧損背後,小康股份的研發投入在增加。

2021年,研發投入為19。48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為11。66%。不過,相較於上一年12。73%的佔比,研發投入力度似乎在下降。

淨虧18億元!重慶小康股份傍上華為,虧損面卻還在擴大

沒有足夠的研發投入作為支撐,加上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有限,在這個基礎上,小康股份的持續虧損,就更加值得警惕了,因為燒錢並沒有換來銷量的快速提升。

03

在華為和小康股份的合作官宣時,不少人好奇,為何華為會選中小康股份這樣生產傳統微型車和經濟型用車的車商。

其實,小康股份在新能源領域缺少足夠競爭力的發展現狀,恰恰給華為佈局造車業務提供了更大的主動性。如果小康股份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新能源車企,華為介入以後,也不會有太多的用武之地。

事實上,從二者推出的第二款產品問界M5就能看出端倪。它不僅更高階豪華,華為的介入程度也更深了。

按照餘承東的說法,“除了提供關鍵的汽車硬部件外,華為手機的工業設計團隊、軟體團隊、使用者體驗團隊也參與到合作中”。

在上一款車型賽力斯SF5的合作中,小康股份和華為的合作模式是,前者負責研發、製造、交付等供應鏈環節,後者主要負責品牌和渠道銷售,畢竟賽力斯SF5本身是在既有的車型上改款來的。

淨虧18億元!重慶小康股份傍上華為,虧損面卻還在擴大

至於問界M5,產品的規劃、設計等環節,華為都有參與。換句話說,華為屬性更強了。

這不免讓外界產生疑問,小康股份的主動權是不是在下降?是不是在淪為代工廠,就像江淮之於蔚來汽車那樣?

在年初的投資者會議上,小康股份強調,“我們以前和現在都不做代工廠,更不是代工廠,小康和華為開創的是聯合業務深度跨界合作新模式”。

小康股份忌諱外界給自己安上代工廠的帽子,這並不難理解。畢竟它造車多年,在汽車行業有一定的積累,進軍新能源也是下了血本,如果只是淪為代工廠,那無疑撈不到多少好處。

但如果華為的介入程度在提升,那麼,小康股份的主導權、控制權下降,是必然的事實。背靠華為這棵大樹,又想完全主導產品的全部環節,想想也不太現實。

這可能是小康股份迴避不了的難題。在高階新能源賽道,小康股份談不上有什麼成功產品和經驗,想要彎道超車,必須依靠華為這樣有意造車的巨頭。

只是,就像那句俗語“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所說的,和多家車企都有合作的華為,給的越多,意味著小康股份的主動權失去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