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T到摘帽,江特電機大變身是靠實力還是運氣

從ST到摘帽,江特電機大變身是靠實力還是運氣

作者 | 劉超然

閱讀所需約7分鐘

近期二級市場的關注熱點集中在“氫鋰鈉”等元素的動力源,鋰電池的熱度就像其鋰元素的化學性質一樣活躍,市場炒作程度用“有鋰走遍天下,無鋰寸步難行”概況一點不為過。

2021年以鋰電池為代表的電動車和新能源被資金瘋狂抱團炒作,期間以寧德時代為核心的“寧組合”中誕生了大量股價幾倍到幾十倍上漲的大牛股。比如江特電機,在今年6月30日開啟了新的一輪股價暴漲行情,過程中波動性極大,平均換手率超過10%。

8月11日,江特電機(002176。SZ)披露了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65億元,同比增長50。02%;歸母淨利潤實現1。81億元,同比增長64倍。其中,在業務上主要受益於:鋰電池板塊的高景氣度和公司碳酸鋰業務佔比的高速增長。

從ST到摘帽,江特電機大變身是靠實力還是運氣

近期根據江特電機公告披露,2020年12月開始,碳酸鋰業務外部環境持續高景氣度,由於中下游儲能和終端應用的需求不斷增長,產品的銷售價格同比有較大幅度上漲,公司碳酸鋰業務產銷量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營業收入及盈利能力也隨之受益。據悉,江特電機生產的碳酸鋰產品主要有電池級、準電池級、工業級碳酸鋰,是磷酸鐵鋰及三元客戶的供貨端。

背靠鋰礦資源,業務結構逐漸調整

由於業務較為傳統,發展空間不足,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歸母淨利為負,這導致江特電機在2020年4月被*ST。

公司原有業務為傳統電機業務,產品是建機電機、風電配套電機、伺服電機等品種。透過自主研發技術,持續的裝備投入和市場開拓,在鞏固和擴大建機電機、起重冶金電機、風電配套電機、伺服電機細分市場龍頭地位的基礎上,拓展了軍工電機、新能源電機市場,但由於產業鏈地位問題,導致公司盈利能力下滑,業績變差。

原本在2020年,江特電機的主要收入仍然來自電動機,該項業務收入佔比接近80%,當時佈局的碳酸鋰業務,收入佔比僅為6。75%。但在2021年,公司碳酸鋰業務產能釋放,適逢新能源市場火爆,根據公司半年報顯示,江特電機碳酸鋰收入近4。4億元,收入佔比已提升至32。33%,同比增長2。5倍。

上海有色資料顯示,2021年1-6月,我國碳酸鋰產量為10。3萬噸,同比增長40。8%,其中,鋰輝石提碳酸鋰佔比51%,鋰雲母提碳酸鋰佔比27%,鹽湖提碳酸鋰佔比22%。

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江特電機在機構調研會上表示,公司屬於鋰雲母提鋰企業,擁有兩條鋰雲母製備碳酸鋰產線,共計年產能1。5萬噸;一條利用鋰輝石製備碳酸鋰年產能1。5萬噸的產線正在執行;此外,正在建設中的還有一條利用鋰輝石年產能1萬噸氫氧化鋰產線及一條產能在0。5萬噸碳酸鋰的產線。

換言之,江特電機當前的主要產能就是兩條自採鋰雲母的碳酸鋰產能,但是在半年報中,江特電機並未披露公司上半年實際碳酸鋰產量。僅僅給出了全年的預計數字,預計2021年公司碳酸鋰產量目標超2。72萬噸。但是若按照上半年電池級碳酸鋰的市場均價8。8萬元/噸估算,公司上半年碳酸鋰收入4。4億元的規模對應了大約5000噸的碳酸鋰的銷量,理想的產銷比在3:1,,因為公司曾披露過,公司在採礦能力上仍然有不足。

公司鋰資源儲量較大。根據公司今年半年報中披露,江特電機在宜春地區擁有鋰瓷石礦2處採礦權和5處探礦權,已探明鋰礦資源儲量9,360萬噸,合計持有或控制的鋰礦資源量1億噸以上。公司預計,2021年自產鋰雲母精礦將達到20萬噸左右。公司在去年底已有鋰雲母庫存7萬噸,鋰雲母自供為主,差額部分或將透過委外加工或外購的方式解決。

按照公司披露的產能來看,公司當前僅一條碳酸鋰的生產線生產,33%的銷售量到來了4。4億的收入,假設公司生產線建成,2萬噸碳酸鋰,均價8。8萬元/噸;氫氧化鋰1萬噸,8月11日工業級氫氧化鋰最新報價105000元/噸,滿產滿銷計算,未來單鋰資源板塊的營業收入可以達到23。7億元,若按照理想樂觀估計20%淨利率計算,公司鋰相關業務的淨利潤大約為4。74億元。

江特電機可能存在的風險

公司減持風險:

在釋出半年報業績的同時,江特電機同時釋出了高管減持計劃。根據公告顯現,總裁梁雲、副董事長兼副總裁羅清華計劃在二級市場減持不超過3。77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0。0022%。

雖然減持的數量相對較少金額不大,對市場衝擊有限,但在公司股價瘋狂上漲的時候釋出減持計劃,多少都會動搖市場對公司的信心。畢竟這兩位高管算是最熟悉這家公司運營狀況和發展前景。

而且,在更早的7月28日,江特電機的地方國資股東,第二大股東宜春市袁州區國有資產運營有限公司和第三大股東宜春市袁州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1。05億股,佔總股本的6。16%,計劃在未來半年內減持不超過3412。65萬股(佔總股本的2%)。

公司業績是否可持續?

營收連年下滑,2018年至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0。17億元、25。95億元、18。44億元;扣非淨利潤連續三年為負,虧損金額動不動就十幾億,2018年至2020年分別為-17。09億元、-14。76億元、-1。51億元。

但江特電機為了保住上市公司身份,經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在2020年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近8000萬元,再加上當期政府補助超過7000萬元,債務重組等東拼西湊,共得非經常性損益1。65億元,才實現盈利1432。65萬元。在2020年的審計報告中披露過:江特電機“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從上表中可見,在今年摘帽後,公司轉眼盈利能力就發生了質的變化,隨之在二級市場量價齊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司這次業績變身,主要受益於碳酸鋰業務市場的高景氣度所帶來的業績增長,而且儲量並不等於產量,產量轉化為銷量也需要時間,是否存在市場提前消化了預期,甚至高估的狀態?

首先,可持續性主要還是看公司碳酸鋰的加工銷售業務。公司自有礦源加工碳酸鋰每噸綜合成本在4。5萬元左右。8月,市場上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維持了上漲的勢頭,因此中短期來看,鋰的價格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其次,能否使礦產資源的儲量轉化為產量進而轉化為銷量。江特電機對礦產並不完全是自採生產,公司的從探到採的週期長,這樣限制了公司採選能力。而且公司新投產的鋰輝石提鋰產線還需要大量外採鋰精礦才可以保障生產推進。而鋰精礦的價格也在不斷走高,在當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資源渠道也並不好找。

最後,雲母提鋰與當前更熱門的鹽湖提鋰相比成本、效率等方面的優勢並不明顯,在完全競爭的狀態下,價格戰不可避免。

封面報道。點選直達

從ST到摘帽,江特電機大變身是靠實力還是運氣

從ST到摘帽,江特電機大變身是靠實力還是運氣

從ST到摘帽,江特電機大變身是靠實力還是運氣

從ST到摘帽,江特電機大變身是靠實力還是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