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無能,叫遷怒

有一種無能,叫遷怒

“遷怒”這個詞語,最早出自《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被歷代儒客文人學士推尊。可見,不遷怒,是何等難得的心性修養。

說到“遷怒”,相信不少人都感同身受過。

只是情緒無法自控時,我們很難察覺到自己遷怒於他人,反而是“被遷怒”時,那種委屈、氣憤的感受,印象深刻。

遷怒,是指將憤怒宣洩到不相干的人身上,使一些人無辜受牽連。心理學上的解釋是:

人們在心理或行為上遭受挫折時,由於沒有足夠的能力反擊使自己受挫的人,或者因挫折來源不清而無明確攻擊物件時,會在局外人身上發洩憤怒情緒。人們一般選擇比自己軟弱且不同於自己或不認識的人作為發洩物件。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都有無辜受牽連、成為他人憤怒情緒的“替罪羊”的時候。

有一種無能,叫遷怒

遷怒,是親密關係的“勁敵”。

被不相干的陌生人遷怒,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回懟,也可以腹誹幾句不與其計較。

但被親近的人遷怒,是最傷人心的。

網友小妍(化名)向作者傾訴:

“我有社交恐懼症,不敢在人前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敢據理力爭,不懂得拒絕別人,一旦被質問或否定,整個人就會陷入一種絕望的情緒,甚至別人對我高聲說話,都會委屈得直掉眼淚,我恨這樣的自己……”

小妍說,自己的性格受母親的影響太大,整個童年都是在被“無端遷怒”中度過的。

在外人眼裡,媽媽是個賢良能幹的人,她從不對外人發脾氣,彬彬有禮、和和氣氣。

可是在家裡,小妍每天都要看著媽媽的臉色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有一種無能,叫遷怒

一旦媽媽不開心,就會把小妍劈頭蓋臉地高聲罵一頓,或者無端指責一番。

久而久之,小妍就形成了自卑、懦弱的性格,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錯,自我認同感非常低。

親密關係裡,最怕這種無端地遷怒。正如有位母親問:

“我經常忍不住朝孩子發火,罵他,他還會愛我嗎?”

有人回答她:

“他還會愛你,只是他可能不會再愛自己了。”

遷怒,就像一把“利刃”,毫無防備,傷人於無形。

尤其在親密關係裡,那個口口聲聲“最愛你”、“最在乎你”的人,情緒爆發時,全然不顧地把怒火和矛頭對準你,讓你心如死灰,絕望地在愛與恨的邊緣徘徊。

有一種無能,叫遷怒

遷怒,本質上是一種無能的體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人性中最無能的一種殘忍,是把對自己的不滿意遷怒到別人身上。

自己被別人嘲笑了、欺負了,在生活受了挫折、心情不爽,更有甚者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對待,憤憤不平又不敢還擊。

然後怒火中燒怎麼辦?

無能的人選擇轉移自己的“怒火”,遷怒別人,找個“出氣筒”,去欺負一下比自己弱小的人,找點存在感。

這種人著實可惡,世上有“欺善怕惡”之人,也有因自身心情鬱悶就遷怒他人的。

無論是有心之失,還是無心之過,凡事遷怒於人,都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且不說那些無辜受牽連的人值得同情,作為一個成年人,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無論能力多強,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

有一種無能,叫遷怒。

誰都會碰到令人惱火、讓人不痛快、愁悶難解的事。

勇於承擔,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自己的情緒自己消化,自己的困難自己擺平,不遷怒別人,不殃及他人,才是最好的自律。

有一種無能,叫遷怒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