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七篇—《學而第一》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敬重賢德輕視美色;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不遺餘力;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儘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論語第七篇—《學而第一》

論語-學而第一

子夏強調了事父母竭其力盡孝,事君王致其身一 盡忠,對朋友重言諾有信。在春秋時代人們的心中

。父母和君王是有著崇高地位的。《國語》 中:“民生於三,而事之如一。父生之理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養,非教不知。”這告訴當時的人們,沒有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導和君王的恩賜,我們是無法生存的。子夏的觀點充分顯示了孔子的“學”的觀點;道德先於知識,行為先於語言。

儒家學說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注重家庭和倫理,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夫妻、父子、君臣、 朋友是倫理道德方面的重要內容,子夏繼承孔子的觀點,並進步將之 發揚光大,進一步對倫理道德的要求細化,提出“賢賢”“竭其力” “致其身”和“言而有信” 四點要求。從目前看來,這些東西果真就成了陳腐的說教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如果人們能按照這些原則去做,那麼做到“賢賢”就不會以貌取人了;做到“竭其力”就能報答父母的大恩了。做到“致其身”在事業上就能無所畏懼了做到“言而有信”就定能立足於社會,自己的人生就會更為完美。

但在現代文明社會中,輕美色,侍奉父母、恪守信用。好像這些偉大的文化慢慢得地離我們越來越遠。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很好奇這個觀點。但是隨著我們步入社會。煩心事越來越多。忠和孝著兩個字我們並不是能做到。那為什麼說忠孝不能兩全呢?

在小編看來,忠孝都需要付出時間、精力等有限的東西,所以處理起來就不會得心應手,更有些時候因為二者的取向發生了衝突,忠孝就不能兩全了。忠孝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在古代,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當國家需要的時候,而又在守孝期間,國家可以徵用,這叫奪情,所以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忠孝不能兩全反映出中國人的精神,在國家有難時,舍”小家“顧”大家“的這種精神罷了。

而後面說的。與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

講誠信的例子有許多,其中“烽火戲諸侯”就是一個人人皆知的故事。故事中,西周的“周幽王”為了博愛妃褒姒一笑,不斷讓士兵點燃烽火,當諸侯百官見到“狼煙”後,都匆匆帶著全副武裝計程車兵趕到城下,卻什麼敵人都沒有看到,軍隊忙忙碌碌的樣子使得褒姒大笑。為了讓自己喜歡的人開心,這位痴情的周幽王一次次點燃烽火,戲弄諸侯,讓妃子一次次大笑。後來,當敵人真的來攻城時,周幽王點燃烽火,可諸侯們都不相信了,沒有再次趕來。結果,這位昏君被殺,西周滅亡。失去了誠信,導致一個王朝滅亡。

說起這件事,我又開始想起我生活中的另一個故事了。那是一個夏天,那天天氣異常炎熱,我坐在樓下的陰涼處避暑。這時,我的一個同學走過來說:“借我三元錢,我明天就還給你。”我二話不說,就借給他三元錢。他拿上錢,衝進超市買了一根冰棒,一個人快活地吃了起來。我都沒捨得花錢去買冰棒,他這樣真是太奢侈了。但是,我一想到他明天就會還錢給我,我也沒說什麼。

第二天,他碰見我後,卻不提還我錢的事。我跟他要,他說沒有,要等兩天。又過了兩天,我又去找他要,他竟然臉一翻,故作驚訝說:“啊?有這事?我借你錢了嗎?你別想糊弄我給你錢。”我聽了後,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心裡真的好委屈。我這麼相信我的同學,自己都捨不得買冰棒,把錢借給他,而我的同學居然不講誠信。

其實,這件事不算是蠻大的事情,三元錢讓我看清了這位同學的品行。這是一個做人的基礎,要是不講誠信,那我肯定要疏遠他,不和他做朋友。人和人之間交流就是應該要講誠信,不然就有可能相互疏遠。國與國之間也要講誠信,不然就會發生衝突,甚至戰爭。

誠信是一種品德,應該從小就培養,有誠信的人遇到困難就會有好多人幫助,比如“一諾千金”的故事。

論語第七篇—《學而第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情感新創意

有更好的說法,歡迎評論並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