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藕的艱辛——白洋淀菜系之二十八

蓮藕的艱辛——白洋淀菜系之二十八

還在原生態的年代,白洋淀就有荷花澱的美譽,只要進入澱區,就能隨處可見或多或少的荷葉、荷花,美麗的景色讓人心曠神怡自不是虛言,至今想起還歷歷在目。記住的是人們從心裡就珍惜的東西,蓮藕好像就不是人們記住的,但它卻是始終伴隨著人們的記憶。

不出的時候在淤泥裡默默地生長,沒人看得見,也許是能夠隨時召喚隨時到位,也許是全國各地都有出產,所以包括白洋淀人就好像久視而不見,只管稍有食慾就信手拈來往嘴裡送就行了,成了一種象吃飯的本能一樣的食材,既常常穿腸而過,又如米麵等主食一樣不用看、不用想、不用客氣。

本來是菜而上升到主食的地位,很難說是蓮藕的驕傲還是淪落;本來是家常的卻讓人不當菜,很難說是蓮藕的低賤還是高貴。家有長子頂天立地,卻不必爭什麼功勞和地位,不用時埋在泥裡水裡,用時挖出來一塵不染的獻在人們的面前,一樣的潔白和爽脆。

蓮藕的艱辛——白洋淀菜系之二十八

除了入口之時讓人看不見它的生命過程,看見的也是它的替身、化身,沒有奪人眼球的精彩呈現,這是不被人待見的一個原因吧。雖然潔身自好,但出淤泥之時也是費盡了人們的力氣,從泥裡順著莖蔓先要找到它,再從泥裡踩出來,天生的跟腳親近,鮮明的個性也是被人不齒。

白洋淀的蓮藕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蓮藕,節長韌糯,粘膩絲長,口感更加甘甜,曾在童年的記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但後來各地的蓮藕充斥市場,憑著白洋淀人的特有口味經常買來,久了竟然忘記了白洋淀蓮藕的本味。

家裡小的時候很少做蓮藕的菜,形成的體驗不很強烈;因為對白洋淀蓮藕的不屑,認為都一樣的東西、都一樣的口味,沒有刻意去尋找本地野生蓮藕,吃混了就分不清了,骨子裡也也沒拿

“老大”當回事。直到家人經常涼拌藕片、經常衝喝藕粉的時候,才忽然之間領路了蓮藕的大氣,才眷戀起白洋淀蓮藕的榮耀。

涼拌的藕片薄如紙片,潔白透明,可上大雅之堂、可入百姓餐桌。涼拌的口味歷來多樣,經高溫焯水之後入涼水斷生,蒜泥的、白糖的、糖醋的、辣椒的和後來的芥末佐料的,應有盡有、百味皆宜。

但不管什麼口味,在白洋淀的涼拌藕片中,沒有花椒油澆在藕片上的

“茲拉”一聲,真的算不上白洋淀特色。花椒油獨特的香味,在很多的白洋淀冷盤裡都用,拌出的冷盤有一股超然的新鮮感,但前提必須是滾油現澆,不然就不是味了。

蓮藕的艱辛——白洋淀菜系之二十八

素什錦是深受歡迎的大眾菜品,白洋淀人就把藕丁和芹菜、胡蘿蔔、花生米等拌在一起,不但增加了菜品的花色、營養成分,而且表明了白洋淀人對蓮藕的那種自然的親情,雖然不像如獲至寶般狂熱,但親生嫡傳的天性不容置疑。包餃子、包包子也被白洋淀人用上了蓮藕,風味的特色就更具代表性了。

混搭可以是素菜,也可以是魚肉之類的葷菜。在白洋淀邊的姨媽家,招待我們的依然是燉雜魚,但不同的是除了雜魚以外,姨媽還特意加了藕塊和魚一起燉。燉好的藕塊兒鹹甜黏韌,魚味十足,一掃而空,真是佩服了白洋淀人的創造力,真是領教了蓮藕百變之味的醇真。

蓮藕不是配菜的身份,好多食材反倒都是它的配角,藕夾幾乎可以夾一切。記得初次吃藕夾是夾的豆沙,甜口的,外脆內軟,炸好後撒上白糖,雅俗共賞,宴席上很少有不光碟的。後來就發展到夾各種的肉餡兒,形成了椒鹽、麻辣、拔絲、澆汁等藕夾系列菜品,人們的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了。

糯米藕更是又一次優美的轉身,米藕交融,蜂蜜澆汁,晶瑩剔透,香甜滑潤,老少皆宜。一道鵝肝醬焗鮮蝦藕夾,讓蓮藕以主角的身份進入飲食的更高階。看來適合眾口的食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烹飪技藝的提高,會自然生髮出更多的更好的名菜。

其實,白洋淀的蓮藕始終在我們的身邊,始終在自強不息的路上;其實白洋淀人始終也沒有忘記蓮藕,始終也沒有把它看成一般的貨色。可以不動聲色,卻在多種的菜品裡有它,不用刻意的包裝也能成就自身的不俗。

家常的菜裡有,飯店的菜譜裡有,魚裡有,肉裡有,素裡有,葷裡有,熱裡有,涼裡有;可以獨立成菜,可以成為主菜,可以成為輔菜,可以成為配菜。可謂能上能下、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耐得住高溫、受得住磨練、經得住品嚐,就像白洋淀和白洋淀的人一樣始終潔身自好,為人稱道。

蓮藕的艱辛——白洋淀菜系之二十八

默默無聞的隱身過程雖不見天日,只有出泥之時才得以澱水沐浴,但這絲毫不影響作為白洋淀驕傲的知名度和生命力。不管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知道它的出身,但入口之時想到的只有它的美味,只有它的純潔。

記憶可以不深,切身的感受難以遮掩,幾十年相隨相伴的感情不能割捨。儘管充滿艱辛,飽受垢汙,毅然倔強地生長,只為自己的初心,標樹那虛懷若谷的精神。

當然,創新的菜品還有很多,檔次也越來越高,蓮藕的身價也就水漲船高、越來越貴族氣了,再加上它的保健功效,普通的白洋淀蓮藕正在成為飲食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