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趾出現黑塊卻不重視,蘇州一八旬老人竟因此失去小腿

“很多年前,我的腳趾上出現了一個黑塊,原本以為只是小問題,沒想到去了醫院竟然發現這是由一種叫做‘糖尿病足’的疾病導致的,最後整個小腿都被截肢了。”近日,年過八旬的王老伯回憶起一年前在蘇州九龍醫院的經歷,仍然為自己當初的決定感到後悔。他提醒有著同樣問題的患者,一旦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異常,一定要儘快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尋求幫助。

據瞭解,王老伯有著將近30年的糖尿病史,一直未進行正規的處理及治療,導致小腳趾出現了黑塊。去年,他終於下定決心來到九龍醫院就診。憑藉多年來了解到的糖尿病併發症的知識,王老伯直接走進骨二科門診,提出要將自己的小腳趾處理掉的要求。

骨二科特聘專家張洪濤進行了一系列檢查,發現情況要比王老伯所說的複雜得多。根據檢查結果,王老伯整個下肢的血供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腳趾上的黑塊則是組織壞死的明顯訊號。除了腳趾一定要切除外,可能還會對王老伯的腿進行截肢。

得知自己的病情後,王老伯仍然堅持要保住小腿,專家團隊只能透過手術,先行切除掉已經壞死的腳趾。然而,老人的情況並就此沒有好轉,不但手術切口周邊又變黑了,而且整個小腿的血供都已經處在了臨界狀態。為了解決王老伯下肢血供的問題,避免更嚴重的後果發生,專家團隊最終還是為其進行了小腿截肢手術。

張洪濤介紹,根據國際糖尿病足工作組(IWGDF)的定義,“糖尿病足”是指初診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的足部出現感染、潰瘍或組織的破壞,通常伴有下肢神經病變和(或)下肢血管病變,既可直接導致足部缺血性潰瘍,又會使得足部傷口癒合能力減弱,從而增加感染風險、加重潰瘍。並且,周圍神經病變也能引起足部保護性感覺喪失,拇外翻、拇囊炎、平足、胼胝等足部畸形還會增加足潰瘍發生的風險。

他表示,雖然80%以上的糖尿病足患者都會因此被截肢,但是透過規範治療或許可以避免。目前,針對糖尿病足的治療主要包括控制血糖和對症的藥物治療,也有對於缺血嚴重、全身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採用手術方式重建血流。此外,還有較適合年老體弱或伴有其他疾病無法耐受開放手術的微創手段“下肢動脈腔內介入治療”,以及能夠反覆刺激肢體部位血管重建,改善肢體血液供應量的“脛骨橫向骨搬移”。

“雖然近年來新技術不斷出現,但是對於患者來說,控制病情加重的過程才是首先要考慮的。”張洪濤表示,科學控制飲食、嚴格控制血糖、規律用藥、定期複查和適當的鍛鍊等措施都可以減慢糖尿病足加重的過程。他同時提醒,患上糖尿病足後還是要儘快就醫,避免錯過合適的治療時機。(鄒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