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寇準,為何結局那麼慘?

寇準是北宋的名相,很多人對他並不陌生,在楊家將演義裡幫助楊家平冤昭雪的,就是這個寇準,而在正史中力主抗遼,並且在澶淵之盟時,最大限度減少北宋的損失。

北宋名相寇準,為何結局那麼慘?

可見,這個人無論是民間還是正史中,都有著很高地位。但即便有如此功勞,他的結局卻並不好。

其實,在歷史上,有很多都是這樣,曾經創下豐功偉績,卻不容於當時的朝廷,他們的結局,都比較悲慘。

一、寇準立下的功勞

寇準是一個典型的活得偉大,死的悲涼的人物。他忠心為國,努力的為國為民分憂解難,是宋真宗手下最重要的臣子。

他對外很強硬,這與北宋王朝的主流官員大不相同。當遼國犯境,大部分的朝廷重臣,第一個考慮的是遷都。

而寇準敏銳的洞察到,這次遼國的進攻,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很可能後勁不足,如果遷都,無疑把整個汴京城送給遼人,讓遼國有了足夠的補給,然後繼續進攻。

寇準力排眾議,執意北上抗遼,最終遼軍退卻,北宋挽回了一些顏面。這場大功,讓寇準聲名鵲起,也成了寇準悲劇性人生的起點。

二、寇準怎麼一步步“走向”深淵

宋真宗御駕親征,擊敗遼國的進攻,這場勝利,狠狠的打了那些主和派和遷都派的臉。如果這些人是少數的,他們一定會覺得羞恥。但偏偏,這些人是一個很大的群體,反而寇準變得勢單力孤。

人數眾多讓這些人底氣更足,臉皮更厚,他們不去考慮自己為了自己的小九九,幾乎讓國家陷入危機,他們也不考慮自己的不足,以及眼光狹隘,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自己沒錯,只是因為寇準的成功,讓自己錯了。

所以,千錯萬錯,只是寇準一個人的錯誤。

此後,一幫主和派和遷都派達成了共識,在他們看來最壞的不是遼人,而是你寇準,你若想做出頭鳥,就把你幹掉。

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國家危亡之時,沒有半點計策貢獻,但要論起整人的藝術,絕對是一流的。這裡面,就有力主遷都的王欽若。

在宋真宗異常興奮得意的時候,王欽若不動聲色的講了一個關於春秋的故事,那是一個城下之盟的恥辱故事,當王欽若看到宋真宗的臉色一變,他嘴角泛起一絲陰冷的笑容。

隨後,他不動聲色的又加了一把柴,突然提出了一個讓宋真宗沒想到的問題。你認為這是一場勝利,其實只是城下之辱,寇準看似為國盡忠,卻是拿陛下的性命作賭注,來讓自己留名青史,陛下,你這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呢。

可見,人心險惡,好好的一場勝仗,被一個半點能力也沒有的人,說成了一文不值。被王欽若這一忽悠,宋真宗也覺得不對勁。其實,這只是一種心理暗示,使宋真宗無意識的順從了王欽若得想法。

於是,宋真宗憤怒了,王欽若成功了。寇準被排擠出政治核心,雖然他有復相,但他又捲入宮廷之爭,於是,再次被貶。

北宋名相寇準,為何結局那麼慘?

圖:《楊門虎將》寇準劇照

這次,寇準的對手叫做丁謂。

這是一個野心家加笑面虎,寇準在地方當了幾年官,被丁謂推薦,再次當了丞相,但這時候的寇準,已經沒有政治根基,儼然成了丁謂的棋子。

而寇準是一個名副其實得正人君子,也是為國盡忠得人物,偏偏生性剛烈,不善於陰謀詭計。

宋真宗病危,劉皇后開始理政。這個劉皇后,在民間,是一個惡毒婦人的形象,“狸貓換太子”說的就是她。

但在歷史上,這個劉皇后(後來叫劉太后)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女人,在宋仁宗沒有親政之前,整個國家都是劉太后在管理,可見這個女人也是很厲害的。

但劉太后干政,重用丁謂,寇準在和丁謂接處的這段時間,看出來丁謂不是個能幹事的人,於是開始極力反對劉太后干政,也反對丁謂掌權。

於是,寇準同時得罪了兩個根本沒法得罪的人物。然後,再次被貶。

這次被貶,貶得極為徹底,一路向南,最終在雷州,寇準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三、寇準諡號的含義

寇準的諡號,叫做忠愍,對於大臣來說,諡號,代表著他一生的功過,因此,透過諡號,可以看出寇準在當時的地位以及皇帝對他的態度。

忠這個字,古代和現代,都是一樣的,有為國盡忠的意思,這是對一個臣子很高的評價。所以這個字沒有什麼可以多說的。

值得一說的而是愍字,這個字比較生僻,在諡號中,有著很特殊的含義,比如在國遭憂,可以是愍,比如佐國逢難,也可以說是愍。

簡而言之,得到這個諡號的,一般是有功於國,但蒙受不白之冤,結局比較悲慘的人。這兩個字,也體現了寇準的一生。

北宋名相寇準,為何結局那麼慘?

寇準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也是一個幹事業的人,卻沒有趕上好時候,宋真宗不是一個英明的皇帝,他好大喜功,信奉鬼神之說,而且,很搞笑的玩了一出封禪大戲,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六個封禪泰山的皇帝,其他五個是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後世很多人認為,宋真宗完全沒有資格封禪,於是,這場封禪變得很幽默。宋真宗這樣的皇帝,身邊就會又很多好大喜功,卻不幹實事的人。很多事情,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人多和人少之分而已。這樣的皇帝,再加上這樣一群臣子,寇準真的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