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為你解答中國歷史上對皇帝的稱呼不統一的原因

從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起,至公元1912年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 溥儀退位為止。期間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各個大小王朝出現過數百位皇帝!

一文為你解答中國歷史上對皇帝的稱呼不統一的原因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

然而對歷史稍微有所瞭解的人都會發現,史學上對各朝各代皇帝的稱呼是完全不統一的!

秦朝的皇帝叫秦始皇、秦二世;漢朝的皇帝除了漢高祖(漢太祖)劉邦之外,其他的皇帝都叫漢某帝,如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獻帝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皇帝也大多都稱某某帝,如魏文帝、晉武帝、北魏孝文帝、宋武帝、宋文帝、梁武帝、陳武帝等;而從唐朝起至元朝的皇帝大多都叫某某祖或某某宗,如唐太宗、唐高宗、宋太祖、宋太宗、宋高宗、宋孝宗、元世祖等;而明清兩代的皇帝則大多叫某某皇帝,如正德皇帝、嘉靖皇帝、崇禎皇帝、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

一文為你解答中國歷史上對皇帝的稱呼不統一的原因

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一帝”(劉宋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

這看起來可能會讓人有些發懵,其實不過就是史學家們,為了方便記憶,用皇帝的自稱、諡號、廟號、年號來稱呼他們罷了!

首先我在此簡單介紹一下廟號和諡號及年號。

廟號是帝王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它起源於商朝,比如商王太甲的廟號為商太宗、商王太戊廟號為商中宗、商王武丁廟號為商高宗。

商朝廟號最初評定的要求是非常嚴格,必須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往往只有開國君主才能為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的方可為宗,能力平庸的君主是不能擁有廟號的。

諡號

是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以及王公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的人物,在其去世之後後人依據其生前的所作所為,給出的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它具有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生平的作用。它起源於

西周

,曾經廣泛通行於漢字文化圈(日本、朝鮮、越南等國曆史上都流行)。

一文為你解答中國歷史上對皇帝的稱呼不統一的原因

西漢王朝的第七位皇帝(漢世宗)漢武帝劉徹

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可以用來表示年份),一般由帝王發起。它是由漢武帝(漢世宗)劉徹發明的,他始創年號為建元,從此以後逐漸發展形成了制度,之後歷代帝王都要使用年號了。

秦始皇嬴政創造發明了“皇帝”這一稱謂,他自稱“始皇帝”,並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因此秦朝的二位皇帝的稱呼算是自稱的。

再加上西周時就已廢除了廟號制度,發明諡號並制定出諡法。而秦始皇卻認為諡號制度是“子議父,臣議君”,宣佈廢除諡法,不準後代臣子評價自己。

所以正是因為這些緣由讓作為中國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皇帝的秦始皇和秦二世既沒有廟號也沒有諡號,更不會有年號(年號還沒被髮明呢),就只有一個自稱。

一文為你解答中國歷史上對皇帝的稱呼不統一的原因

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漢太祖)劉邦

然而公元前202年,漢高祖(漢太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同時恢復了被廢除近千年之久的廟號制度和剛被秦朝廢除的諡號制度。

因此從漢高祖劉邦開始起的皇帝就開始同時使用廟號和諡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漢朝在給皇帝定廟號時,是嚴格遵守了“祖有功宗有德”的評定標準,從而也造成了兩漢(西漢和東漢)時期能擁有廟號的皇帝就那麼幾位,大多數政績不突出的皇帝就只有一個諡號即漢某帝!

可以說兩漢(西漢和東漢)時期的皇帝,人人都有諡號,而廟號極少擁有,所以後世史學家們對這一時期的皇帝絕大多數都用諡號來稱呼!

在此也需要說一下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和諡號的問題!

一文為你解答中國歷史上對皇帝的稱呼不統一的原因

東晉王朝的建立者晉元帝司馬睿

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是東晉十六國(五胡亂華)期間。華夏大地上政權林立,彼此都不認可對方,相互攻伐,各個大小政權雖然勉強遵守了漢朝重新確立的諡號制度及創造發明的年號制度,但是對廟號就開始不按標準來,開始濫用了。

偏安江南一隅的東晉小朝廷,那一幫碌碌無為的皇帝中竟然也有五個擁有廟號!而那些在北方的各個割據政權(十六國)的皇帝更是管他生前有無建樹,只要國還沒亡幾乎都得到了廟號!

不過這一時期的各個割據政權雖然已經濫用廟號,但是至少還有點底限,沒有給每個皇帝都上廟號。所以史學家們對這一時期的皇帝還是大多都以諡號來稱呼。

一文為你解答中國歷史上對皇帝的稱呼不統一的原因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到了唐朝,唐高宗李治在給他爹唐太宗李世民上諡號時,打破了諡號只有三四個字的傳統。從此皇帝諡號的字就開始越來越長了,少則一二十字,多的甚至達到了三四十字之多。比如:宋太祖趙匡胤的諡號為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這就造成了從唐太宗李世民起之後的皇帝諡號根本沒法輕易記住了。

與此同時唐朝又打破了以往政績突出的皇帝才配擁有廟號的傳統,讓每一位皇帝都擁有了廟號。因此相對於當時冗長難以記憶的諡號,只有三個字即某某宗(祖)的廟號則能讓人更好地記憶,所以後世史學家們對唐朝和宋朝乃至元朝時期的皇帝都以廟號相稱。

一文為你解答中國歷史上對皇帝的稱呼不統一的原因

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而從唐朝起至清朝滅亡,這一千多年間的歷代皇帝絕大多數都擁有了廟號、諡號、年號,這也成了歷代皇帝的標配。

然而明清兩代的皇帝雖然都擁有廟號、諡號、年號,但除了兩次登基為帝的明英宗朱祁鎮之外,其他的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因此史學家們就乾脆用年號加皇帝來稱呼明清兩代的皇帝,比如正德皇帝、嘉靖皇帝、崇禎皇帝、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稱呼都是這樣的。

一文為你解答中國歷史上對皇帝的稱呼不統一的原因

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康熙皇帝)愛新覺羅 玄燁

本期關於中國歷史上皇帝稱呼不統一的原因解讀到此就結束了!

在此也真誠地邀請廣大讀者朋友們前來評論交流,指出不足之處。也敬請各位喜歡瞭解歷史人物事件的朋友們來關注我,提問我,我是史學大咖,我會持續推出更多更精彩有趣的內容喔!你們想看的,想了解的就是我創作的靈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