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乙亥日,當了三十六年皇帝,二十五年太上皇的趙構病逝於臨安德壽宮。巧合的是三十二年前的同一個月,趙構的好搭檔留下千古罵名的奸相秦檜也在這個月死在德壽宮原址的秦府。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曾經是秦檜府邸的德壽宮

趙構死了葬禮好辦,按照宮廷禮儀按部就班進行就行,可是有一件事卻不好辦,就是趙構的廟號。

廟號就是皇帝死後被迎入太廟供奉的一種稱呼,這個廟號起源於殷商,使用方法就是“某祖某宗”,不過當時使用不廣,因為君主必須有大功大德,否則根本不會被立廟立廟,因此廟號被控制的極為嚴格遠遠不如諡號普遍。

不過後來諡號和廟號都被玩爛了,並且諡號又臭又長不好記,廟號始終是兩個字,故此廟號取代諡號成為帝王普遍稱呼,除了亡國皇帝。

趙構死了後,他的繼承者和大臣們自然要為他選擇一個廟號。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暫時以明清太廟表示太廟

由於廟號在過去是有大功大德者才有的,自然就不會像諡號一樣分好壞,全都是好意思的。雖然趙構不夠格,但是宋孝宗作為孝子也要給自己的養父一個好的廟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因此趙構的廟號從一開始就奔著登峰造極的方向選擇,結果這個目標卻造成了趙構廟號難產。

負責這件事的大臣很快給出了意見就是趙構的廟號為“世祖”。理由就是宋朝經過靖康之變遭受滅頂之災,是趙構力挽狂瀾中興大宋,這一點和當年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一樣,功勞巨大,理應稱祖。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對於這個建議,孝宗自然百分百同意,但是卻遭到了別的大臣的反對。

這些大臣並不認可趙構,因為從禮法上說,劉秀只是西漢宗室,關係很遠,而且西漢已經被王莽滅亡,劉秀實際上是重新建立一個王朝,不是繼承皇位,稱祖沒問題。而趙構是徽宗的親兒子,欽宗親弟弟,他是繼承父兄的皇位,是從太宗下來一脈相傳的怎麼能稱祖?從功績上說,劉秀建立新王朝,恢復了祖先劉邦的基業,而趙構只是偏安一隅根本無法恢復祖業,這一點和東晉司馬睿相似,而司馬睿也是偏安東南最後稱為中宗,因此趙構應該和司馬睿一樣稱宗,這才合適。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雖然這個意見並沒有光明正大的上奏孝宗,但是孝宗明顯感覺到了群臣的不滿,也間接聽到了群臣的議論。他也感到了如果強行給趙構上世祖廟號,不但會引起群臣的反對還會被後世取笑,於是他決定不給養父世祖的廟號,但是世祖已經提出來了,公開用大臣的理由駁回會顯得自己不孝,於是在他的暗示群臣找個理由。

這些大臣都是歷經數十年鬥爭的老油條,他們馬上找到了一條完美無缺的無人反對的理由來反對趙構稱祖。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負責禮儀方面的官員顏師魯、尤袤、鄭僑聯名上奏,首先是拍馬屁表示廟號選擇自古是“祖有功而宗有德”,之前宋朝可以稱祖的只有兩個人一位是趙匡胤,建立大宋,功勞巨大,所以廟號太祖,另一位是趙光義有資格稱祖,太宗趙光義南征北討,滅北漢,伐契丹,完成中原統一,按理也應該是祖但是趙光義為人謙虛,最後還是稱宗。之後的皇帝就沒有這麼大功勞了只能稱宗,但是到了太上皇這裡,太上皇文治武功力壓狂瀾,百折不撓,冒著生命危險中興大宋,因此絕對有資格稱祖。

禮官顔師魯尤袤鄭僑奏疏曰:臣等切惟宗廟之制,“祖有功而宗有德”,創業垂統功莫大焉,繼體守文徳莫茂焉,藝祖帝規創大業為宋太祖,太宗皇帝混一區夏為宋太宗,自真宗至於欽宗聖聖相傳,廟制一定,萬世莫易。仰惟大行太上皇帝宏濟多難,紹開中興,功德兼隆,上足比太祖,陛下孝思罔極,是所以盡尊親之意,稱祖立廟有何不可。

說到這話鋒一轉表示可是太上皇的父親徽宗皇帝已經進入太廟了,如果太上皇稱世祖的話,在禮法上說祖要高於宗,這樣一來太上皇地位比徽宗高,甚至比太宗高,要和太祖排在一起,可是太上皇是徽宗的兒子,是晚輩,怎麼能高過於父親和祖宗?要是排在徽宗後面作為世祖又不合適,因此還是稱宗合適。

然在記子為父屈,亦有尊也,雖聖,不先父食,大行太上皇帝親為徽宗之子,子而為祖,父而為宗,則難以正尊卑昭穆之序。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宋孝宗對這個建議很滿意,於是趙構的稱祖問題解決了,但是新問題來了就是稱什麼宗。

由於趙構已經被定位為中興聖君的形象,因此他的廟號自然要最好的。

宋孝宗聖意一下,群臣馬上響應。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監察御史吳博古和黃謙經過商量認為趙構中興大宋,雖然沒有收復失地還於舊都,但是為了百姓為了國家忍辱負重使得江南免受戰火波及,是有大功德的人,理應稱聖宗。“聖”取自《逸周書》:“稱善賦簡曰聖,敬賓厚禮曰聖。”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這個廟號可謂比肩世祖,孝宗很滿意,但是卻遭到了大臣的反對。

兵部侍郎林慄不能看到這個功勞被其他人搶走,於是表示“聖”字很好但是太上皇的諡號“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已經有了“聖”字,使用聖宗顯得我們刻意強調太上皇的功績,不符合太上皇謙虛的品德,並且重複用這個字反而囉嗦。因此建議使用“堯宗”,堯可是千年來的明君,而且堯當年就是禪位給遠房親戚舜,太上皇不是也禪讓給遠房侄子孝宗嗎?用這個堯宗正合適。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孝宗看到這道解釋也很滿意,因此他對趙構是叫聖宗還是堯宗一時難以抉擇,於是決定下發群臣討論,結果沒想到這兩個稱號都被否決了。

首先大臣們認為“聖宗”早就被人用過了,當年被金滅掉的遼國皇帝耶律隆緒的廟號就是聖宗,咱們太上皇是中興大宋,怎麼能用一個已經滅亡國家皇帝的廟號,這太不吉利了,絕對不能用。其次堯宗不倫不類,堯是上古帝王,用在廟號上彆扭,而且聽說金國有個大將叫做完顏宗堯,這樣一來咱們太上皇不就成了金國大將了嗎?所以堯宗不能用。

兩個都否決了,那趙構用什麼廟號?最後這群大臣提出兩個選擇“高宗”和“光宗”。

這個時候林慄看到自己的提議被否決功勞要被別人搶走也急了,他一再表示堯宗最能體現太上皇功德不能不用,要看為了這件事朝廷大臣要打起來,太常少卿尤袤表示堯畢竟是上古帝王,是明君典範,是歷朝歷代尊敬的聖人,太上皇謙虛自然不可能用堯宗,因此還是算了吧。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至於說光宗,有光復光大的含義但是光宗也不是獨創,曾經是五胡十六國的漢趙皇帝劉聰和十國的吳國皇帝楊渥廟號備選,這個廟號不吉利,而且“光”冒犯了太宗趙光義的名諱,太上皇作為太宗之後用了顯得不孝,所以不能用,至於說高宗也沒有什麼好的含義,唐高宗就是個例子,他留給人的印象就是懦弱最後被武則天控制,這樣的廟號怎麼能給英明神武的趙構使用。

大家一看這兩個廟號被否決了,那用什麼?這個時候尤袤終於露出了真面目,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他提出了自己擬訂的廟號“藝宗”,他表示趙構為人多才多藝,而且中興大宋,功勞和太祖趙匡胤一樣,而趙匡胤除了太祖,還被尊稱為“藝祖”,因此趙構應該被稱為“藝宗”。

這個提案頓時把大家惹火了,合著是你想搶這個功勞,既然這樣大家也別閒著了於是馬上萬炮齊哄,堅決反對藝宗。

他們的看法是藝祖只是太祖的尊稱,並不是正式諡號,而且用在太祖那裡沒問題,但是用藝宗表現就不好,藝這個字說好就好,說不好也不好感覺和藝妓差不多,不好聽啊。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宋孝宗看到這幫大臣為了自己的私利否決了那麼多,還是沒有決定下來趙構的廟號,這不是讓自己作不孝子嗎?趕緊別扯皮報個合適的來。

皇帝動怒了大臣們很恐慌於是連忙翻閱古籍最後認為趙構應該採用“大宗”這個廟號才能體現他的功績。

諡號裡面有一句

“則天法堯曰大”

,並且孫權死後就是大皇帝,因此大宗這個廟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太上皇就算死了也能瞑目。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但是宋孝宗聽了這個廟號總感覺彆扭,他們都知道趙構的功績根本達不到則天法堯的水平,冤殺岳飛,重用秦檜,認賊作父,不救父兄,割地稱臣,如果弄個大宗不是讓後人恥笑嗎?並且大在古代有時候和太通用,大宗有可能被認為是太宗,這就和宋太宗廟號一樣了,這可不行,而且當年孫權德業不夠被諡為大皇帝,這個諡號被後世一直恥笑,根本沒人把這個諡號當回事,甚至無人提及,沒有人提大帝孫權,都是吳主孫權,趙構的事蹟人所共知,要是弄個大宗,不是被後人恥笑嗎?因此馬上否決了,再次將氣球踢給了相關部門。

負責這項工作的官員看到新命令愁眉苦臉,一幫人思索了半天商量了半天,最後終於拿出一個新的方案並且配好了解釋,然後上報皇帝。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宋孝宗一看居然還是之前的“高宗”,當時就急了,表示這不就是之前否決的提議嗎?怎麼又報上來了?

這幫大臣早就想好了對策,連忙表示高宗是最適合的廟號。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第一,廟號起源於商朝,當時只有“太高世中”四種廟號。商朝滅亡後,後代封國就是宋國,都城是商丘。恰巧太祖龍興之地就是宋國都城商丘,國號也由此而來,並且太上皇就是在商丘登基中興大宋的,這是天命,因此趙構必然使用這幾個廟號。太宗已經被用了,世宗因為唐朝原因不用,中宗因為司馬睿和唐中宗原因也不會用,因此高宗是天賜廟號。

第二,商朝一度衰落,最後武丁中興商朝,武丁廟號就是高宗,這和趙構中興一樣。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第三,太上皇中興大宋,功勞最高,理應用一個“高”字表達趙構的功勞。

這番解釋一報上去,宋孝宗龍顏大悅,所有人都無法反駁,最後定下了趙構的廟號為“高宗”。於是一場爭論許久的趙構的廟號問題在一片祥和中結束了紛爭落下了帷幕。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後廟號爭論鬧劇

趙構:死了也不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