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治療急性髖關節疼痛的肌肉能量技術

1.治療急性髖關節疼痛的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急性髖關節疼痛時,屈肌最常受累。使用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來幫助降低屈肌過高的張力,並幫助關節減壓。

體位:

患者仰臥,關節屈曲,雙腳放在治療床上。治療師雙手抓住患者大腿遠端。

動作:

當治療師向下拉大腿以牽引髖關節時,囑患者與治療師對抗,牽引約5秒。放鬆,然後重複3~5次。幾個迴圈過後,患者處於放鬆狀態,向足側拉大腿30~90秒。重複幾次。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針對急性髖關節疼痛進行CR MET和髖關節牽引

針對過度緊張肌肉的肌肉能量技術

2.恥骨肌和內收肌的收縮-放鬆及等長收縮後放松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其目的是進行收縮-放鬆和等長收縮後放松肌肉能量技術來降低內收肌和恥骨肌的張力並延長它們的長度。這些肌肉易被拉傷,導致外展受限。

體位:

患者仰臥,患側髖關節屈曲、外旋,並外展到限制位。如果這個體位有疼痛,治療師將膝關節屈曲放在床上,並將患者的腿放在治療師的大腿上,或者在患者外展的大腿下面墊一個枕頭。

動作:

治療師將一隻手放在患者大腿遠端,另隻手放在對側的髂前上棘上,當治療師向外側按壓膝關節以使髖關節更加外展時,囑患者與治療師對抗,堅持大約5秒。讓患者放鬆,然後慢慢移動髖關節到更加外展的位置來延長內收肌和恥骨肌。重複數次。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恥骨肌和內收肌的收縮-放鬆及等長收縮後放松肌肉能量技術

3.股直肌的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使短而緊的股直肌放鬆。由於股直肌與關節囊相交織,它的緊張會導致關節活動受限。

體位:

患者仰臥,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90°。

動作:

治療師一隻手放在患者小腿遠端,另隻手放在患者的膝關節上。當治療師試圖把患者的腿壓向治療床時,囑患者與治療師對抗。

放鬆幾秒。然後將患者的腳拉離床面時,囑患者與治療師對抗。這會使膕繩肌收縮,從而互動抑制股四頭肌。重複幾次。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股直肌的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

4.內旋肌和外旋肌的等長收縮後放松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如果評估確定髖關節內旋和外旋減少,那麼需要放鬆內旋肌和外旋肌。肌張力過高是造成髖關節旋轉受限的一個原因。

體位:

患者俯臥側膝關節屈曲。治療師握住患者的小腿遠端,另一隻手放在患者的骶骨上以穩定骨盆,防止其產生旋轉。

動作:

放鬆外旋肌時,治療師向外側移動患者的腿,使髖關節內旋到其限制位。當向外拉患者的腳踝時,囑患者與治療師對抗,維持大約5秒。讓患者放鬆;然後將患者的腿向外側移動到一個新的限制位。放鬆並重復。

放鬆內旋肌時,治療師向內側移動患者的腿,使關節外旋。當將患者的腿向對側腿的方向(即向更外旋的位置)移動時,囑患者與治療師對抗。讓患者放鬆;然後將患者的腿向內側移動到一個新的限制位。放鬆並重復。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內旋肌和外旋肌的等長收縮後放松肌肉能量技術

5.膕繩肌的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膕繩肌的肌張力通常較高,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的目的在於降低膕繩肌的肌張力。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結合按摩技術是降低肌張力的一個簡單方法。

體位:

患者俯臥,雙腳放在一個枕頭上。輕輕地將一隻腳抬離枕頭。治療師一隻手放在膕繩肌上作為感官提示,另一隻手放在足跟的後面。

動作:

當試圖透過向枕頭方向按壓腳以伸展膝關節時,囑患者與治療師對抗,持續大約5秒。然後讓患者把腳放在枕頭上放鬆。為了互動抑制膕繩肌,當將患者的腳拉離枕頭時,囑患者與治療師對抗,持續大約5秒。放鬆並重復。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膕繩肌的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

6.關節伸展的肌肉啟用模式評估

目的:

這項測試的目的是評估臀大肌是否以適當的順序收縮,以及是否有足夠的力量伸展髖關節。收縮順序為膕繩肌和臀大肌,對側腰椎旁肌,以及同側椎旁肌。如果臀大肌沒有足夠的力量,那麼關節伸展時軀幹將旋轉。

由於臀大肌通常是無力的肌肉,膕繩肌成為主導肌,在髖部伸展時使股骨頭被迫向前,壓向前關節囊。治療師監測臀大肌是否與膕繩肌起啟用,以及是否在椎旁肌之前啟用。

如果沒有按照正確的順序收縮,治療師需要指導患者正確的動作順序,鼓勵患者在家進行關節伸展的鍛鍊。

體位:

患者俯臥。治療師一手放在患者膕繩肌上,另一隻手放在臀大肌上。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關節伸展的肌肉啟用模式評估

動作:

患者慢慢地將一條腿抬離床面以伸展髖關節(僅大約10°)。感受膕繩肌和臀大肌以確定臀大肌是否與膕繩肌同時收縮。觀察腰椎旁肌以確定其是否在臀大肌收縮前收縮。

如果椎旁肌在臀大肌前收縮,指導患者要先收縮臀大肌和膕繩肌,再收縮椎旁肌。如果臀大肌無力,參考臀大肌等張收縮訓練。

7.側臥位內收肌的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內收肌通常張力較高,此技術的目的是降低較高的肌張力。這個體位是放鬆內收肌並進行按摩的簡單方式。

體位:

患者側臥在床邊,位於上方的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放置在枕頭上,下方的腿伸直放在床上。

動作:

患者將下方伸直的腿抬離床面5秒。確保患者的腳與床面平行並避免軀幹旋轉。當治師將患者的腿輕輕地壓向床面時,囑患者與治療師對抗。

然後讓患者的腿放回到床面上休息幾秒鐘。當試圖將患者的腿離床面時,囑患者與治療師對抗。放鬆並重復幾次,然後在另一側進行。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內收肌的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側臥位)

8.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肌肉啟用模式評估和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臀中肌的肌力通常比較弱,髖關節外展時,闊筋膜張肌先收縮以起到代償作用,導致髖關節屈曲和內旋或軀幹向後旋轉,從而使闊筋膜張肌更有效地工作。目的是評估臀中肌的啟用模式,以及増強臀中肌的肌力。

體位:

患者取側臥位,軀幹不要前後旋轉。緊貼治療床的下肢屈曲約90°。治療師站在患者後方。

動作:

為了評估髖外展,讓患者緩慢外展關節。對臀中肌使用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時,髖關節輕度伸展和外旋位時外展約35°。將患者的腿放在治療師屈曲的肘關節上,治療師的手放在患者膝關節上方。

讓患者將腿從治療師的前臂上緩慢抬起。另外的體位是一隻手放在踝關節附近,另一隻手放在臀中肌和闊筋膜張肌上。當朝治療床方向朝(髖內收方向)往下壓時讓患者對抗。

對臀小肌使用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時髖關節處於中立位(即足和治療床平行)且沒有外旋。在使用互動抑制技術時,讓患者伸直腿,並在治療師嘗試將患者的腿從治療床上抬起時,囑患者對抗。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臀中肌的收縮-放鬆肌肉能量技術及肌肉啟用模式評估

觀察:

臀中肌的典型特點是肌力弱。為了代償肌力弱,患者將會用更強的屈肌來替代,但會引起軀幹旋轉。

觀察兩點非常重要:異常的啟用模式,即闊筋膜張肌先收縮,引起髖關節屈曲和內旋。軀幹是否後旋,從而使闊筋膜張肌屈曲髖關節來代償臀中肌。

如果治療師發現兩者中的任何一種模式,讓患者將腿放在枕頭上,並嘗試將腿從枕頭上提起而緩慢地外展髖關節,從而教育患者正確使用臀中肌的方法。

9.內膕繩肌和內收肌的長度評估和等長收縮後放松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內側膕繩肌和內收肌通常是短而緊的此方法的目的在於評估它們的長度及增加它們的長度。

體位:

患者取仰臥位,將支撐腿的足跟放到治療床的邊緣來穩定身體。

動作:

治療師外展患者的腿,並在治療床和被測試的腿之間移動身體。保持膝關節伸直和足中立位,治療師透過移動自己的身體而讓患者的腿外展到阻力點。

當治療師嘗試將患者的腿進一步外展時囑患者對抗,以此完成等長收縮後放松技術,此過程持續約5秒。讓患者放鬆幾秒;然後慢慢外展髖關節到新的阻力點。放鬆並重複數次,然後治療對側。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對內膕繩肌和內收肌的長度評估和等長收縮後放松肌肉能量技術和長度評估

觀察:

正常的髖關節外展角度大約為45°。髖關節在治療床邊緣外展須接近25°。

10.膕繩肌的長度評估和收縮-放鬆-拮抗-收縮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膕繩肌的典型特點是短縮和緊張。因為膕繩肌與骶結節韌帶和臀筋膜交織在一起,所以膕繩肌緊張會阻止腰骶部的活動。收縮-放鬆-拮抗-收縮(CRAC)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拉長膕繩肌。此方法僅用於慢性期。

體位:

患者取仰臥位。治療師將患者的踝部放到自己的肩上,同時將手放在患者的膝關節上方以保持膝關節伸直。

動作:

為了評估膕繩肌的長度,使用改良的直腿抬高試驗,透過緩慢抬起患者的腿以達到阻力點。當治療師嘗試將肩上的腿向患者頭側抬起時,囑患者向下壓腿以對抗,由此完成CRAC肌肉能量技術,此過程持續約5秒。

讓患者放鬆幾秒鐘之後,讓患者主動地向頭側抬起下肢同時保持膝關節伸直。讓患者放鬆。重複此過程數次,然後治療對側下肢。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膕繩肌的長度評估和收縮-放鬆-拮抗-收縮肌肉能量技術和長度評估

觀察:

正常的膕繩肌長度應該允許髖關節屈曲約70同時對側下肢放在治療床上。當對側膝關節屈曲時,關節屈曲活動度約90°。

11.闊筋膜張肌的收縮-放鬆和離心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闊筋膜張肌通常會緊張和短縮。目的是降低肌張力和拉長筋膜。收縮-放鬆和離心收縮肌肉能量技術是完成此目標的有效方法。

體位:

患者取仰臥位。握住患者踝關節上方協助患者屈曲髖關節45°,同時輕度外展和內旋。當肌肉收縮時,治療師的另一隻手放在闊筋膜張肌上方,以給予感官提示。

動作:

在急性期使用收縮-放鬆技術時,當治療師按壓關節使其後伸和內收時,囑患者對抗。放鬆並重復。在慢性期使用離心MET時,讓患者繼續提供阻力,但同時指示患者“讓我慢慢移動你的腿”,然後將腿慢慢地移向對側的腿。

使用互動抑制技術時,讓患者保持雙足併攏並緊貼治療床,當治療師嘗試向屈曲和外展方向抬起時,囑患者對抗。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闊筋膜張肌的收縮-放鬆和離心肌肉能量技術

另一種互動抑制是讓患者的腿保持在初始的屈曲和外展位,當治療師嘗試抬起腿以更大幅度地屈曲和外展時,讓患者對抗。

12.慢性疾病時闊筋膜張肌、髂脛和腰方肌的等長收縮後放松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目的是放鬆闊筋膜張肌和髂脛束。闊筋膜張肌通常縮短而緊張,髂脛束通常增厚和發生纖維化,導致膝外翻和髕骨軌跡異常。

體位:

患者仰臥,並將雙足放到治療床邊緣。治療左側時,將患者的右膝屈曲,並將右足放在左膝外側的治療床上。將左下肢向右側牽伸,直到感到軟組織緊張。

將治療師的大腿緊靠患者左踝外側。右手放在患者右側膝關節上,並向患者的左側按壓,治療師的左手放在患者左下肢的遠端。

動作:

當治療師用腿將患者的左腿向其右側按壓時,讓患者對抗,維持約5秒。讓患者放鬆幾秒鐘,然後慢慢地將腿壓向患者的右側,至一個新的阻力點。放鬆,重複幾次。在另一側使用此技術。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闊筋膜張肌、髂脛和腰方肌的等長收縮後放松肌肉能量技術

13.恥骨肌、內收肌和增加髖關節外展的收縮-放鬆-拮抗-收縮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為了放鬆縮短的內收肌,因為髖關節退行性病變時內收肌通常會緊張,導致關節外展受限。

體位:

患者仰臥,雙髖屈曲、外旋和外展到舒適的範圍極限,雙足放在治療床的中線上,同時足底相對。讓患者的腰部緊貼治療床,防止過度前凸。

因為髖關節功能障礙或退行性變時外展能力更加受限,在使用肌肉能量技術前,將健側髖關節和活動受限的一側髖關節擺放在相同的外展角度。

動作:

治療師將雙手放在大腿的遠端,當朝治療床方向按壓膝關節時,讓患者對抗大約5秒。放鬆幾秒後,讓患者收縮臀部肌肉(臀肌和外旋肌),使膝關節更加貼近治療床。一般情況下這個動作僅能使膝關節向下運動約2。5釐米。讓患者放鬆,再重複幾次。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恥骨肌、內收肌和增加髖關節外展的收縮-放鬆-拮抗-收縮肌肉能量技術

14.增加髖關節內旋和外旋的肌肉能量技術

注意:

全髖關節置換術後禁止使用此方法。

目的:

主要的目的是透過牽伸關節囊和刺激關節腔內滑液的分泌,幫助恢復關節的內旋。關節囊炎和退變(關節炎)時,內旋活動最先受累。此技術對輕、中度髖關節退變患者的功能恢復非常有效。如有指徵,此MET還可恢復外旋活動。

體位:

患者取仰臥位。將患髖關節和膝關節分別屈曲90°。禁止髖關節內收或外展。將一隻手放在膝關節的外側,另一隻手握住踝關節近端。

動作:

將下肢向外側移動至髖關節內旋的舒適極限。當治療師在踝關節處向外側拉動以試圖進一步增加髖內旋時囑患者對抗,並按壓膝關節使之穩定。

讓患者放鬆。幾秒鐘後,將腿慢慢地向外移動到一個新的阻力點或疼痛點,以增加髖關節的內旋。重複3~5次。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增加髖關節內旋ROM肌肉能量技術

3~5個收縮一放鬆的迴圈後,在內旋外旋的小弧度內輕輕振動髖關節以清除關節內的滑液。把髖關節擺放到內旋阻力點處,然後重複使用收縮-放鬆-牽伸治療數分鐘。

為了增加髖關節外旋,重複使用上述相同的技術。將患者的腿移向外旋受限的阻力點,當治療師在踝關節處將髖關節移動到更大的外旋位時,讓患者對抗。

15.牽伸關節囊前部和增加髖關節伸展的肌肉能量技術

目的:

為了延長慢性髖關節囊疾病和關節退變時攣縮的髖關節囊前部。

體位:

患者的體位和評估關節被動伸展時的體位相同。假設兩個姿勢中的任意把一隻手放在患者大腿遠端的下方;或者治療師大腿屈曲放在治療床上,再將患者的大腿放在治療師大腿上。

動作:

將患者的大腿抬到被動伸展的極限。當治療師試圖將大腿進一步抬離治療床時,讓患者對抗。

髖關節肌肉能量技術

被動伸展

然後讓患者放鬆。再把患者的大腿進一步抬離治療床。如果治療師屈曲大腿在治療床上,將大腿在患者的大腿下方向頭側移動,使患者的髖關節進一步伸展。重複幾次。

-end-

編輯:雲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