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綿奕載奉慈娛—乾隆帝后裔傳承的故事(一)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終究沒來得及等到早在嘉慶二年(1797年)時就預備開始操辦的“太上皇帝九十壽辰大典”,八十九歲(虛歲,實際距離八十八歲還差八個月,但按照陰曆‘十九年七閏’的歷法計算,說八十九歲也不算錯)的“十全老人”、太上皇帝、乾隆帝弘曆,帶著他心心念念、尚未實現的“六世同堂”夙願,遺憾而不甘地在京師(北京)皇宮中的養心殿內駕崩,結束了歷時三年的“太上皇帝”生涯。

乾隆帝弘曆,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誕生於京師雍親王府(即今天的雍和宮),是康熙帝第五十九孫,雍親王胤禛(即雍正帝)第四子;從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康熙帝在胤禛的別院偶遇十二歲(虛歲,實際十歲)的孫子弘曆時開始,至當年十一月十三,康熙帝在暢春園駕崩為止,少年弘曆被祖父康熙帝親自帶在身邊撫育了大半年之久,這也是日後乾隆帝登基後,無時無刻不在炫耀、標榜自己是“皇祖仁皇帝親自撫育教導、恩寵迥異他人”的最寵愛皇孫,因此承繼大統的合法性無可置疑的原因。

永綿奕載奉慈娛—乾隆帝后裔傳承的故事(一)

但乾隆帝刻意遺忘、或者不願意提起的是:除了他之外,至少還有四位皇孫也是由康熙帝親自撫育教養過,和堂弟弘曆的經歷並無二致,甚至還要遠超弘曆的受寵待遇,他們是——康熙帝嫡次孫(實際上的長孫)、廢太子胤礽次子弘皙;康熙帝第三十一孫、恂郡王胤禵次子弘明;第四十一孫、胤禵第三子弘映;第四十二孫、胤禵第四子弘暟;除了弘皙之外,弘明、弘映、弘暟三人在乾隆帝登基後,都十分知趣地再也不提自己曾經被皇祖康熙帝親自撫養過的往事,不和皇帝去搶那個風頭。

而弘皙則不知好歹、不懂得內斂,依仗曾經被雍正帝所寵愛,在乾隆帝登基後也不知收斂,反而聯絡交通宗室內一批近支子弟,想要抱團結黨,準備謀取更多的利益,以掌握更大的權勢,與堂弟乾隆帝相抗衡。

結果,弘皙被乾隆帝在乾隆四年(1739年)藉著“結黨營私、往來詭秘、欲圖不軌”的名義革爵圈禁,改名“四十三”,然後廢黜宗室身份、子孫開除出宗譜,徹底將弘皙一系踢出皇族之外,永不翻身。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康熙帝病逝於暢春園,雍親王胤禛在錯綜複雜、撲朔迷離的情況下得以入繼大統,即雍正帝;時年十二歲的弘曆因此升級成為皇子。

因為弘曆得到過康熙帝的寵愛和親自撫養,這是雍正帝在奪儲之爭時的一大有利條件,而弘曆本人確實也是聰慧機敏,具有良好的先天優勢,所以雍正帝即位後,就把弘曆當作自己心目中的儲君人選,此後又創立“秘密立儲”制度,將弘曆的名字寫進了傳位密詔中,封存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作為日後大統傳承的依據。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皇四子弘曆被雍正帝賜婚,娶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富察氏為嫡福晉,於紫禁城西二所(乾隆帝即位後,改名重華宮)舉行了大婚典儀。

從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還是普通皇子的弘曆誕育了皇長子永璜(生母為弘曆的侍妾富察氏,和嫡福晉富察氏同姓)開始,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已經五十六歲高齡的乾隆帝誕育了第十七子永璘(生母皇貴妃魏佳氏,即孝儀純皇后)為止,乾隆帝一生共生育了十七位皇子,這個皇子數目,在清朝皇帝中,僅次於他的皇祖康熙帝(康熙帝誕育皇子三十五人,其中序齒二十四人)。

永綿奕載奉慈娛—乾隆帝后裔傳承的故事(一)

因為誕育皇長子永璜時,乾隆帝還相當年輕(虛歲十八歲,實際十六歲零八個月),而乾隆帝本人又是歷代皇帝中最長壽的人,所以瓜跌繁衍、卜世開散之下,乾隆帝后裔的繁衍速度也是歷代皇帝中的第一名。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皇長子永璜給時年才三十七歲的乾隆帝誕育了皇長孫,乾隆帝由此升級成為皇祖父。而就在前一年底,宗室近支中的下一輩男性成員行輩譜名尚未確定,乾隆帝因為皇長子永璜的兩個妻妾皆已有孕,自己即將升級成為祖父,於是急不可耐地下旨給宗人府:“朕查宗室玉牒,其內輩分最低者,即太祖派下七世孫,名諸爾杭阿,為朕之孫輩,今著令伊改名‘綿慶’;嗣後宗室近支,永字輩下,即用綿字為派名。”

乾隆帝以此詔令,預定了將要在明年出生的(或許是)皇孫,統一用“綿”字為派名。於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皇長孫出生後,乾隆帝為其賜名為“綿德”;八月,永璜次子又出生(和長子綿德不同母),乾隆帝再賜次孫名為“綿恩”。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帝皇長孫綿德的長子出生,這也是乾隆帝第一個皇曾孫,“僅僅”才五十七歲的乾隆帝再次升級,成為了皇曾祖父。因為之前乾隆帝的皇六子永瑢曾經在崇慶皇太后(乾隆帝生母、永瑢祖母)壽辰時,為祖母進獻了自己的畫作《歲朝圖》,而乾隆帝為該畫題跋賜詩中含有“永綿奕載奉慈娛”一句,其中涵蓋了宗室近支字派中的“永、綿”兩字,所以乾隆帝以此給皇長曾孫賜名“奕純”(奕純出生時,乾隆帝的皇長子、奕純的祖父永璜都去世十七年之久了。)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閏三月,七十五歲的乾隆帝正在第六次南巡江南各地的途中,從京師傳來的一封六百里加急奏報讓老皇帝欣喜若狂:皇長曾孫奕純本月誕育長子!這是乾隆帝的第一個元孫(因避康熙帝名諱,玄孫改稱元孫)。乾隆帝期盼已久的“五世同堂”的夙願,終於得以實現。

喜得皇長元孫後,乾隆帝樂不可支,當即舉行盛大宴會,宴請隨扈的諸王公大臣、江南地方官員,及外藩使臣等,以示天下同賀。親自出席宴會的乾隆帝還在席間賦詩一首:

飛章報喜達行軒,歡動中朝與外藩;曾以古稀數六帝,何期今復抱元孫;

百男周室非五代,三祝堯封是一言;重耋人多茲鮮遇,獲茲惟益凜天恩!

永綿奕載奉慈娛—乾隆帝后裔傳承的故事(一)

同時,沉浸在“五世同堂”喜悅和興奮中的乾隆帝也沒忘記最重要的事——給皇長元孫賜名,他在次日給宗人府下達了諭旨:“朕慶抱元孫,五世一堂,實為古稀盛事,自應特沛恩施,以衍奕祀雲初之慶。皇曾長孫奕純,為朕誕育元孫,朕深欣悅,著加恩賞戴寶石頂、雙眼花翎、晉封鎮國公品級鎮國將軍。元孫賜名‘載錫’,將來載字輩下,再得六世來孫,應用奉字為派名。”因此,乾隆帝的皇長元孫,得以獲賜名為“載錫”。

乾隆五十四年(1790年),載錫七歲這年,恰逢皇高祖父乾隆帝八十大壽,載錫在父親奕純的帶領下(其祖父、皇長孫綿德已經去世),入宮向皇高祖祝壽,並在乾隆帝面前演示了弓矢技藝,五射三中。乾隆帝欣喜於皇元孫的茁壯成長,於是賜給載錫黃馬褂、雙眼花翎,允許他用鎮國將軍品級服飾、俸祿。

皇元孫的健康成長,給了垂垂老矣的乾隆帝以莫大的慰藉。於是,乾隆帝在八十壽辰舉行這一年,刻了一方“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的印章,並在景福宮內增設了“五福五代堂”的匾額,以炫耀自己在歷代帝王中的獨一無二的福分。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八十六歲的乾隆帝按照六十年前剛登基時許下的“不敢超過皇祖踐祚六十一年”諾言,下詔宣佈將內禪,取下了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的鐍匣,公佈其中的傳位密詔,把皇位傳給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自己則以“太上皇帝”的名義“退居後宮、修心養閒”;永琰奉詔改名為顒琰,成為公開的皇太子,並改明年年號為“嘉慶”。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帝正式舉辦禪位大典,將皇位傳給了皇太子顒琰,自稱太上皇帝,退居養心殿“養閒”,實際上還是在暗中繼續操持朝政。

嘉慶三年(1798年),皇長元孫載錫年滿十四歲,八十八歲的太上皇帝乾隆帝希望自己能夠早日達成“六世同堂” 這一前所未有的(帝王)盛事,因此令宗人府在當年就給載錫安排了婚事 ,好實現自己的夙願。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