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橫刀奪愛

馬斯克自經商以來,創立了不少公司。這些公司都很成功,讓他名利雙收。但是作為一個企業家,馬斯克心裡有個執念:當CEO。他一手建立的公司,一定要掌握控制權。

這個想法非常正常,可惜事與願違,他總也當不上CEO。他20多歲時和弟弟成立了第一個網際網路公司Zip2。

為了公司生存,兩人募集了大量資金,一下子讓風投掌握了控股權。投資人覺得他太年輕,沒有管理經驗,於是找來個外人當CEO,馬斯克只能屈居CTO。

這種事在創業公司稀鬆平常,但是讓馬斯克心裡不爽。把公司成功賣掉後,他立刻建立了第二個公司X。com,也就是PayPal的前身。另一個同時期的公司也做網路銀行。最後兩家合併,馬斯克是最大股東兼CEO。

本來一切很美好,可惜新合併的公司有很多人不喜歡他的管理風格。而X。com這邊總是出現技術問題,需要開發新系統。馬斯克專心解決這個問題,卻忽視了網路詐騙,導致客戶頻頻受損失。

於是,有人揹著他向董事會告狀,在他不在場(和妻子度蜜月)的情況下,罷免了他的CEO職位,讓PayPal的最初創始人當了CEO。馬斯克想力挽狂瀾,但是為時已晚。

這件事對馬斯克打擊不小。他痛定思痛,決定下一個公司自己一定要當CEO。PayPal成功賣給eBay後,馬斯克成立了SpaceX,這次他如願把控制權牢牢握在手中。

但是下一個公司特斯拉又面臨同樣的問題。作為最大股東和公司主席,馬斯克沒有控制權。CEO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工程師Eberhard。這位老兄也是矽谷創業精英,特斯拉就是他想的點子。可惜他和馬斯克八字不合。兩人在汽車設計和公司管理上都有分歧。

2006年,特斯拉準備商業化自己第一款車Roadster。Eberhard作為CEO,態度果斷,解決了很多技術問題。本來計劃2006年底新車上市,但是馬斯克總是要求改動汽車設計,導致日期一再推後。

馬斯克對車的舒適度要求近乎苛刻。比如,他堅持車門必須有電子感應器,使用者可以輕觸車門開鎖。此外,車身必須用碳纖維。Eberhard認為在這些要求會拖公司後腿,事實就是如此。工程師們比較支援Eberhard,覺得馬斯克不切實際。

到了2007年中,特斯拉終於設計出了馬斯克想要的電動汽車。現在的挑戰是批次生產。按理說,公司已經造出了第一輛,複製應該很容易。可就是批次生產這一步把公司逼上了絕路。

問題出在了變速器上。Roadster設計初期,過分強調從0加速到60英里/時的時間,認為加速快可以吸引消費者。工程師們設計了雙檔變速器。第一檔負責從0加速到60英里/時,第二檔負責繼續加速到130英里/時。結果這兩個傳動裝置配合有問題。

特斯拉首先想到的是換供貨商。他們找到了其他變速器公司,結果這些人都不認真幹活。他們的客戶都是傳統大汽車公司,而特斯拉只是矽谷一個小小的企業,名不見經傳。第二代變速器仍然存在問題,有的汽車行駛150英里就壞了。這個問題一直拖著,直到2008年初,特斯拉決定重新設計變速器。

另一個問題出在電池上。當時特斯拉派出了一支精銳部隊到泰國建立電池工廠。他們的合作者雖然滿腔熱情,但設施不行。整個工廠距離曼谷3小時車程,而且非常簡陋,酷熱潮溼,對電池損傷很大。

更要命的是,當地的泰國員工對電池技術一竅不通,特斯拉的工程師們每天廢寢忘食培訓他們,但是進展像蝸牛一樣慢。本來電池生產是特斯拉汽車的重要一環,結果拖了後腿。

此外,Roadster的車身部件在法國生產,而發動機從臺灣引進。電池從中國購買,然後在泰國組裝。所有這一切最後在英國集合,完成整輛汽車,最後再運到洛杉磯。這麼複雜的過程,聽著都累,很快拖垮了公司。

Eberhard本來想的是亞洲的生產成本低廉,速度快,可以避免延誤。可事實上,造汽車在美國本土可能更方便些,至少省了通關的時間。

特斯拉當時的財務總監,一位哈佛MBA,對汽車生產過程非常迷惑。他找到車間主任,結果對方說想造汽車,全靠奇蹟。

這件事傳到馬斯克耳中,他立刻表示擔憂,向董事會告了狀。他說現任CEO的管理方法有問題,公司前景暗淡。

當時一位投資者專門搞製造業。他們認為特斯拉的電池技術不錯。即使將來公司生產不出整輛汽車,電池技術也會得到大公司的青睞,還有退路。這位投資者聽到馬斯克的投訴,馬上派人去調查。

調查人員和財務總監一樣,也對特斯拉汽車的供應鏈十分不解。他決定徹底搞清楚。結果這一查不要緊,Roadster生產成本的致命傷立刻暴露了出來。

特斯拉僱傭的都是常青藤的尖子生,年輕而又有才華,而且價格便宜。每位工程師的年薪不到5萬美元。這比有經驗的老工程師年薪低了將近7萬,也為公司省了很多錢。

但是在汽車裝置和材料上,特斯拉花費巨大,沒有規範。公司對外宣稱Roadster造價是68,000美元,但內部沒人信。

調查人員忙了半天,終於得出了一個數字:20萬美元。一輛Roadster需要20萬美元才能造出來。馬斯克一聽鼻子都氣歪了:市場價才不到10萬美元,但造價卻是兩倍,不賠死才怪。汽車造出來能開也就罷了,關鍵是變速器還有故障,恐怕一半的車都不能用。

Eberhard 也知道這些問題,他想方設法去解決。他看到了當時矽谷一位著名投資人的演講。這位富翁以投資綠色科技而聞名,希望能改善地球環境汙染問題,為子孫造福。

Eberhard照貓畫虎,給特斯拉員工上演情懷大戲。他告訴大家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公司的目標是偉大的,意義是深遠的。

Eberhard的講話很感人。但是特斯拉的工程師們都不是傻子。他們已經意識到這位CEO江郎才盡了。Eberhard把汽車研發這一塊做得非常好。但是,從研發到投入生產,就像一場噩夢。特斯拉在全球供應鏈這吃了大虧,新車遲遲不能交付。很多預定的客戶到公司抗議,搞得雞犬不寧。

馬斯克和Eberhard的矛盾此時徹底激化。本來兩人的汽車設計理念不同,已經有分歧。但好在公司以前形勢不錯,所以沒有凸顯。現在Roadster的鉅額造價讓馬斯克無法忍受, 他覺得Eberhard翫忽職守,完全無視生產成本。更嚴重的是,Eberhard沒有向董事會坦白,選擇了隱瞞。

終於有一天,Eberhard在出差的路上接到了馬斯克的電話。兩人進行了簡短而非常不愉快的交談。然後Eberhard被解職,改任公司的技術主席,不再負責日常管理。

人生第一次遭遇如此羞辱,Eberhard異常憤怒消極。他完全無視公司的困境,認為這是有人故意為之,造出財政困難陷害他。他甚至提出,Roadster造價太高和其他高管的決策有關,不能都怪他。此外,他覺得財務調查也有問題,20萬美元是誇大的數字。

總之,後面的幾個月裡,Eberhard都很憤怒,和馬斯克不共戴天。特斯拉的員工們可愁壞了。他們就像父母離異的倒黴孩子,必須得選邊站。到2007年底,Eberhard終於忍無可忍,一走了之。

特斯拉邀請Eberhard參加董事會,結果被一口拒絕。Eberhard公開宣告,自己和特斯拉再也沒有瓜葛了。馬斯克也不示弱,公開表示但凡Eberhard能為公司做點貢獻,解決點問題,公司也不會讓他走。兩人就此結下了樑子,很多年都是對頭。

說句實話,Eberhard顯得有點小心眼。被罷免CEO這種事馬斯克已經經歷過兩次了,但每次處理得都比他好。

第一次在Zip2,年輕的馬斯克從CEO變成CTO,雖然心裡難受,但沒有給公司造成負面影響。第二次在PayPal,馬斯克在不在場的情況下被免職,新任CEO是自己的競爭對手,還比自己年輕。但馬斯克知道新CEO對公司發展更有利,於是寬宏大量地接受了。他甘心做最大股東,不再幹政。最後PayPal成功被eBay收購,皆大歡喜。

相比之下,Eberhard自己搞出個爛攤子,他不但不坦然面對錯誤,反而強詞奪理,把自己的尊嚴看得高於一切。其實馬斯克得到什麼好處了嗎?Eberhard離職時,特斯拉已經深陷泥潭,朝不保夕。馬斯克接手這麼個公司,可以說是臨危受命,失敗的可能性非常高。

Eberhard離開之後,特斯拉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除了供應鏈和高成本,工程師們發現碳纖維的車身太難噴漆,換了好幾家公司才勉強搞定。電池板也有故障,發動機時不時短路,還有車身部件不是無縫連線等等。

最要命的是雙檔變速器根本做不出來。而用單檔變速器實現快速從0加速到60英里/時,汽車的發動機必須重新設計。到最後,大家發現整個Roadster汽車都要重來,之前白忙一場。

特斯拉此時找了一位代理CEO,叫Michael Marks。這哥們之前做電器生產,對複雜製造業和供應鏈非常有經驗。更重要的,他不是矽谷的人,沒有矽谷自由閒散的的作風。

Marks定了個上任100天目標,要解決電池板、車身部件、公司生產效率低等問題。員工們都覺得這位新CEO紀律嚴明,和之前Eberhard的自由主義完全不同。

馬斯克開始也很欣賞Marks,覺得他管理公司有一套。但是很快,他發現這位老兄對公司的願景和自己完全不一致。

在Marks眼裡,特斯拉需要加強整頓,努力回到正軌,完成Roadster的生產。然後,特斯拉最好的出路,和很多創業公司一樣,是賣給一家大型成熟的汽車公司。

Marks這麼想有他的道理。他在傳統制造業摸爬滾打很多年,知道全球供應鏈這種事非常難做。在他看來,特斯拉現在的狀態,就是徘徊在破產邊緣。連第一款車都生產不出來。不僅漏洞百出,成本過高,而且公司領導還在開小差 (馬斯克和知己Straubel 當時還在研究Smart Car)。

要是換個人,肯定會同意Marks的計劃。但是馬斯克異於常人,他一點也不想把特斯拉賣掉。他加入這個公司就是為了把它辦下去,讓世人重視電動汽車,讓地球環境變好。道不同不相為謀,很快Marks就下崗了。

馬斯克新選的CEO 是一個比較柔和的人,說白了就是聽他話的人。估計和普京與梅德韋傑夫差不多。這個人比一般特斯拉員工大很多,對特斯拉本身也沒有什麼熱情,更像是馬斯克命令的執行者。

馬斯克此時盡力維護特斯拉的公司形象。他召開發佈會,又接受採訪,鄭重宣佈特斯拉將在2008年正式出售Roadster。同時,他又開始玩矽谷那一套“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大談特談一款新車WhiteStar。據說這款車是Roadster的低配版,只賣5萬美元。(當初在SpaceX他也這麼幹過。單引擎火箭還沒有發射成功,他就開始承諾要推出9引擎火箭。)

之後,特斯拉開始辦車展,請預定的使用者參觀Roadster。當時PayPal的一位高管也去了。他發現特斯拉造的車真不錯。馬斯克親自演示,很多人都被他的熱情感染了,決定不要求退錢,繼續支援特斯拉。

此外,馬斯克也親自參與汽車製造。他自己坐著私人飛機跑到英國檢查車身部件,又跑到法國監督生產程序。他甚至要求工程師們週末加班,睡在辦公室,也要趕上進度,把汽車生產出來(這和SpaceX也非常像,員工很多每天工作15小時)。

有人抱怨說已經加班太久,無法和家人團聚,結果馬斯克說等公司破產了,有的是時間團聚。每週四早上7點開會,所有人必須對汽車每個部件的價格一清二楚。必要時,還必須知道從哪裡能弄到更便宜的(注意是弄,不是買,自己造也行)。

馬斯克這時看起來非常專斷無情。一旦有人達不到要求就滾蛋。他對白痴絕對零容忍。但是,在發火之前,馬斯克一定會聽取所有人的意見。如果員工理由充分合理,他就會轉變態度。反正,這個時期是他和特斯拉最難熬的。

比較搞笑的是,馬斯克怕公司的風評不好,天天上網搜尋特斯拉的新聞。一旦看到負面訊息,他就下令讓公關部門解決。公關部的老總只能一臉苦笑:谷歌弄的搜尋結果,我們上哪兒解決啊。

馬斯克此時能和員工和平相處,多虧了知己Straubel。他和馬斯克同時來到特斯拉,一起奮鬥了五年,成長非常快。開始他就是個不善言談的理工男,現在已經是能說會道的總工程師,而且對於鋰電池技術最為在行。

Straubel不僅是出色的工程師,也懂馬斯克的內心和管理,所以能和他共同進退。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Straubel就是連線馬斯克和外部世界的橋樑。員工有了壞訊息,都要請Straubel幫忙傳達。

到了2008年,Roadster要交付的時候,特斯拉麵臨崩潰。Roadster的花費達到1。4億美元,遠遠超過2500萬美元的預算。老員工大批離開,聯合創始人也跑路。馬斯克心力交瘁,一邊解決財政困境,一邊督促員工再加把勁。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2008年SpaceX也陷入了困境,第一艘火箭Falcon1發射還是失敗。而且馬斯克後院著火,妻子精神抑鬱,要和他離婚,留下5個兒子。

馬斯克唯一能做的,就是咬緊牙關,挺過去。他腦海裡想的只有一句:不成功,便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