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從老款朗逸這臺車上,我們可以看出汽車愛好者和實際買家之間的巨大差別。在愛好者眼裡,“德原朗”十幾年的老平臺亮點不足,槽點滿滿。但手裡揣著真金白銀的買家用腳投票,把朗逸推上了連續5年合資轎車銷量冠軍的現象級地位。十年之後,全新朗逸終於把最大的“唇上短板”補了回來:不是老說我拉皮麼?這次就用上全球同步的MQB平臺,看你們還怎麼噴。

但在我看來,什麼新平臺舊平臺都是抽象的概念,具體評價還是要落到實處。同一臺車胎壓不同,行駛質感都不一樣,更不能一概而論地說老平臺就代表產品力弱,新平臺一定保證哪兒都好。再實際一點說,真正買朗逸的人,根本不會關心什麼PQ34、MQB的代號。他們重視的是大氣的外形、寬敞的空間、豐富的配置,當然還有Volkswagen的LOGO。所以,先忘掉那個最亮眼同時也最虛無縹緲的MQB,看看全新朗逸的實際變化吧。

變化一:看起來真的很高階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全新一代朗逸在官方有個暱稱,叫朗逸Plus。從三圍資料可以直觀看到它全方位的加大,但當看到實車,尤其是站在車頭正面,你會懷疑這到底是不是一臺緊湊級車。因為無論是實際寬度,還是橫向伸展的線條,全新朗逸都給人一種中型轎車的視覺效果,甚至還神似現款的大眾CC。只有從正側觀察,4670mm的車身長度才會暴露出它緊湊級車的身份。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整個車頂的線條偏向於四門轎跑的流暢,一條深刻的腰線從頭燈延續到尾燈,後門的三角窗佈置到了C柱上,尾廂上設計出了微微上翹的小鴨尾。窗線和後槓上的鍍鉻裝飾,也在普通緊湊級車裡顯得鶴立雞群。而且這些飾條並不是高配車型的專屬,在最走量的1。5L舒適版上同樣不會缺席。老款朗逸模仿帕薩特外形的做法本身很討巧,但從細節上看還是有明顯的廉價感,而全新朗逸顯然精緻了不少。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車廂設計同樣把老款朗逸的木訥感拋棄了。把中控螢幕放到頂部,中央空調出風口和控制面板一併下移,除了這些一眼可見的明顯變化之外,全新朗逸還用上了平底方向盤,副駕面前的飾板加入了類似拉絲的視覺效果。整個水平延展的設計看上去確實很簡約且有檔次,不過限於成本,整個中控臺上方依然是硬塑膠材質。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從觀感來說,無論是外形線條本身的設計感,還是細節上的點綴裝飾,全新朗逸給你的第一印象都更像接近於中型車。很顯然,這樣的氣場會讓朗逸的潛在客戶非常受用。

變化二:標配豐富,超越同級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看了全新朗逸的配置,不得不感嘆上汽大眾對於這個級別消費者需求痛點的把握之準。全LED光源車燈、帶AutoHOLD的電子手剎、後排空調出風口、後排雙USB充電口、胎壓監測……別以為我在說高配車型,這些都是全系標配的配置。就拿很多人喜歡的後排出風口來說,要知道同級的英朗、福睿斯、卡羅拉、軒逸等,要麼是全系沒有,要麼就是最頂配車型才給你。

這個級別的車,往往是家庭的第一臺且唯一一臺車,後座使用率很高。光是標配後排出風口,就已經讓全新朗逸有了非常大的優勢。更別說LED大燈和對手中低配的鹵素大燈、電子手剎和同級一堆機械手剎之間的落差了。

至於最走量的1。5L自動舒適版,就擁有打孔皮椅、帶杯座的後排中央扶手、6。5英寸中控屏、倒車外後視鏡自動下翻、彎道輔助照明、防夾天窗。對了,現在朗逸的手動座椅終於把靠背調節旋鈕改成了扳手,調整角度方便多了。另外一個不容易被發現的變化,是方向盤從兩向調節升級為四向可調,而且調節幅度還很大,對不同體型的駕駛者來說非常友好,這也是新的MQB平臺帶來的價值體現之一。

變化三:1.5L替代1.6L;230TSI變280TSI

#FormatImgID_9#

在宣講會上,廠家說全新朗逸的1。4T動力版本尾標從230TSI改為280TSI。而其0-100km/h加速的官方成績是8。3秒,非常快了。上代朗逸其實是有1。4T高功的,名叫280TSI運動版。1。4T低功版則有230TSI舒適版和豪華版兩種。目前並不確定全新朗逸的1。4T動力是否統一從131馬力升級成150馬力的高功版,但其實這個並不重要。因為上代朗逸超過90%的銷量都由1。6L車型貢獻,所以道路試駕我也特意選擇了自然吸氣的版本。

全新朗逸用一臺1。5L發動機替代了老款的1。6L,同樣的做法我們之前已經在新捷達身上看到了。新發動機的功率比老款朗逸上的1。6L提升了4kW,達到85kW,最大扭矩從155Nm降低到150Nm,匹配的依然是6AT。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其實我覺得,動力應該是朗逸買家最不關注的部分。外形、配置、空間,甚至油耗的優先順序都會高於動力。雖然新發動機的動力資料有所不同,但開來的主觀感覺和老款幾乎沒有區別。純市區代步是沒有什麼問題,跑高速的話還是乖乖待在右邊車道吧。超過80km/h之後整臺車給人感覺就是提速基本靠悠,並且變速箱在D擋下也把壓轉速作為首要目標,油門幾乎踩到底才會不情願地給你降擋。掛到S擋後變速箱降擋意願會明顯積極很多,發動機轉速會盡可能保持在2500rpm以上,這樣的話對動力響應能稍微有點幫助。

全新朗逸全系標配了自動啟停,官方表示新的發動機油耗比老款降低了10%。根據我們先前6臺十萬元級別家轎橫評的實測,老款朗逸1。6L的油耗表現優秀。所以全新朗逸1。5L的油耗水平應該也會讓人滿意。

以上是為準朗逸車主準備的內容,光是外形一項就已經值得買買買了,唯一剩下的未知因素就是價格。至於“我不買,我就看看”的朋友們,歡迎繼續閱讀。

有哪些地方變化不大?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雖然全新朗逸的車身尺寸有明顯增長,軸距也增加了78mm,但很神奇的是實測車內空間並沒有明顯進步。看來新老平臺的機械結構佈置差異還是挺大。不過全新朗逸保持了後排膝部空間在同級中的優勢,並且坐墊稍有加長,加上坐墊角度的最佳化,後排腿部支撐是有進步的。但後排靠背角度依然偏直,長路旅行想要放鬆一下的話就不太可能了。另外後排中央通道還是有著偏高的隆起,沒有像日系對手那樣做到接近全平。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尾廂是一如既往地巨大且平整,實測縱深107mm,最大寬度151mm。後排靠背可以4/6分割放倒,這對於逢年過節拉各種雜物是很有意義的。如果和老款相比的話,最大的變化點是放平後排靠背前,不再需要先把坐墊掀起了,整套動作要簡單優雅了許多,這同樣是MQB平臺帶來的變化。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老款朗逸的底盤質感是被我們吐槽的,作為一臺“德系車”,它的底盤濾震並沒有什麼德味:濾震不充分,細碎震動偏多,對於大溝大坎的過濾也欠佳。全新朗逸雖然是MQB平臺,但後輪依然是半獨立懸掛。當然,結構形式不是推匯出底盤質感的充要條件,但全新朗逸的濾震確實沒有明顯進步,濾震質感仍不算高階。因為這臺車定位比老款高,所以這點可能會成為同價位主流A級對手攻擊的一個方面。不過好在試駕車的底盤隔音表現明顯很出色,感覺達到了中級車的水平,也許這一點對實際買家來說價值要更高一些。

形象越級,但兩代同堂銷售有點風險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我換MQB了,沒區別是不可能的!

就像前面說過的,全新朗逸憑藉這個外形就已經值得讓準車主們買買買了,再加上豐富的標配配置,全新朗逸在明面上的產品力非常強大。誠然,1。5L的動力跑高速是捉襟見肘,底盤濾震和後排座椅舒適度也沒有明顯改善,但這些缺點對於買第一臺車的家庭來說明顯不痛不癢。唯一要注意的是,上汽大眾官方已經表明,老款朗逸和全新朗逸會同堂銷售。根據宣講PPT的內容,全新朗逸的定價似乎會比老款高兩三萬左右,和速騰、思域這些偏高階的緊湊級車產生重疊。那麼全新的朗逸的產品力,面對拿著15,甚至16、17萬預算的消費者,有沒有足夠強的說服力呢?這個還真的不好說。所以,看這臺車上市之後的價格,以及老款朗逸價格是否相應有變動,我們再來慢慢討論這個問題吧。

【全新一代朗逸首試印象】

突出優點:形象越級上檔次;標準配置豐富;空間寬敞實用。

主要短板:1.5L高速動力不足;濾震質感一般;後排座椅靠背偏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