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管仲齊名的智者,他在任一方雖名聲不好,但還是要君王獎勵

晏子,名嬰,齊國人,他擔任靈、莊、景三朝大卿,在位五十四年。晏子是與管仲齊名的政治家,是我們歷史上著名的“智者”。這本書是他的故事彙編。

與管仲齊名的智者,他在任一方雖名聲不好,但還是要君王獎勵

晏子強調禮儀,崇尚節儉,倡導愛民。這些思想在那個時代是較為先進的。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當時的君主,還是比較能納諫的。晏子的主張基本上都能接受。最終齊國在晏子的幫助下得以強大。

本書開篇的文章,莊公矜勇力不顧行義晏子諫,講的就是崇尚勇力還是崇尚道義的事情。第二篇,景公飲酒酲三日而後發晏子諫。也是講到禮儀的事情。“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今君去禮,則是禽獸也”。

叢林法則,我們都知道。叢林法則是自然界裡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律法則。人類與動物的區別就是人是有禮儀的。人類的層級不是靠誰的力氣大來確定的。人類必須遵循一定的禮儀、道德、法律規範。所以,一個小個子,可以領導一個高個子。這是人類文明的基礎。

與管仲齊名的智者,他在任一方雖名聲不好,但還是要君王獎勵

但叢林法則其實並沒有消失,只不過在不同的層面上存在而已。國與國的較量,最終秦國滅掉包括齊國在內的六國,統一天下,其實也是叢林法則的一個體現。但在一個組織、一個國家內,沒有統一的禮儀規範去規範人類的行為,則國家難以發展。試想一下,如果誰的力氣大誰就做王,那麼國家肯定很不穩定,王位必然更迭迅速,國家的實力難以發展。

如何治理國家?如何治理企業?齊景公問晏子:聖明的君王如何教化百姓?晏子回答:先要告知法律法規,而自己要以身作則。對待百姓要仁厚,用刑法來制約犯罪。要求老百姓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禁止百姓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能做。張瑞敏不就是這樣治理海爾的嗎?開始接受電冰箱廠後,就頒佈規章制度,其中一條就是不許在車間裡大小便。現在國家也在倡導依法治國,也是這個道理。我們的先人,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了。

與管仲齊名的智者,他在任一方雖名聲不好,但還是要君王獎勵

治國之道,也有講究。好名聲重要嗎?一個人人都說好的人,是不是就是一個好官員呢?晏子在某地任職三年,壞名聲傳遍全國。齊景公很不高興,召回了晏子,罷免了他的官。晏子謝罪說,我知道我的問題了,請讓我再去管理三年,我的好名聲一定會傳遍全國。

齊景公相信了,再派晏子去原來的地方當官了。三年後,果然好名聲傳遍全國。齊景公很高興,準備獎賞晏子。但晏子堅決不接受。晏子說,頭三年,我加強管理,做好防盜工作,結果奸邪之人憎恨我。提倡勤儉,懲治懶惰,結果遊手好閒的人憎恨我。判決案件時不偏袒權貴,結果當地權貴憎恨我。於是我的惡名傳遍全國了。後來三年這些管理工作都放鬆了,於是說我好話的人就多了。本來應該獎賞我的時候,你罷免了我。本來應該懲罰我的時候,你卻獎賞我。

與管仲齊名的智者,他在任一方雖名聲不好,但還是要君王獎勵

所以,民意調查確實不一定可靠,老好人也不會是一名好官員。對於官員的評價,要看實效而不是聽所謂的名聲。而一位真正的好官員,一定是敢作敢為的人。

晏子春秋,確實可以細細品讀,有些道理還是值得思考和借鑑的。

【蘇雷讀書】第一百九十天,《晏子春秋》,晏嬰,2019/10/27/So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