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價格暴漲、黃牛瘋狂收割 車企只有漲價一條路?

【智車派】從2022年初開始,就有部分車企宣佈旗下產品將漲價。時間來到三月份,由於原材料成本、特別是鋰電池價格大幅上漲,宣佈要漲價的車企如春筍一般不斷冒出。3月15日,國內電動汽車行業的領導者比亞迪宣佈了今年的第二次漲價,而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則在短短一週時間內漲價3次。對此,不少網友調侃到,特斯拉的漲價速度堪比油價。

原材料價格暴漲、黃牛瘋狂收割 車企只有漲價一條路?

在國內造車新勢力中,哪吒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以及嵐圖汽車等均在這幾天內宣佈了不同程度的漲價。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家車企官宣漲價,涉及車型已超過40款。不僅如此,漲幅也不斷擴大,漲幅達到1萬元以上的車型已不在少數,目前最高漲幅的車型甚至已超3萬元,令人瞠目。

黃牛趁機出手

在國內新能源汽車掀起“漲價潮”之時,黃牛卻看見了其中的“商機”。由於新能源車多款車型漲價,有車主表示自己願意出售此前未漲價的訂單,有人喊出了轉讓費2萬。與此同時,黃牛表示,收購部分車主的訂單,與車主分成後,下家能以比官網更低的價格買到新車。

原材料價格暴漲、黃牛瘋狂收割 車企只有漲價一條路?

有媒體調查發現,這些“黃牛”有的是以個人身份在做中間商,有的則是以正規二手車公司的身份參與這些買賣。其實黃牛做的“生意”和演唱會收門票相似:先高價回收,再以更高的價格賣出。但是和演出門票相比較,汽車訂單的利潤更大,最低都要上千元。

有媒體在某二手平臺上諮詢時發現,許多車主以3000元至8000元的價格轉手訂單。以特斯拉Model 3為例,有車主擁有Model 3標準版未漲價前的訂單,價格為26。59萬元,黃牛收了這筆訂單後,加價幾千元賣給使用者,這筆利潤是車主和黃牛共享。

近期多款新能源汽車銷售緊俏,漲價、訂單與提車時間差,成就了這個市常除了特斯拉,出現這種情況的其他車型也不在少數。

車企出招限制訂單轉賣

如今,面對市場上黃牛頻現的情況,有車企選擇了果斷出手。不久前,網上流傳著一份特斯拉的“不轉賣承諾函”。對於這份承諾函,特斯拉表示此舉正是為了防止黃牛轉賣訂單。

原材料價格暴漲、黃牛瘋狂收割 車企只有漲價一條路?

該承諾函寫到,車主承諾自提車後一年內不將任何車輛向任何第三方過戶轉讓或實際轉讓,如果違反承諾,車主需要在7日內按每臺違約車輛的開票價20%的金額支付違約金。特斯拉工作人員表示,簽署這份“不轉賣承諾函”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公平透明的購車體驗,真正保障消費者權益,因此對普通消費者的正常購車和整體體驗都不造成任何影響。

除了特斯拉,比亞迪和零跑等品牌客服均表示,產品訂單一經下定,除非是直系親屬或配偶,否則無法變更車型車主資訊,以此來限制訂單轉賣的現象。

不能一條路走死

現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攀升,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不斷增多。與此同時,又出現了上游原材料供應緊張的情況,整個市場出現嚴重的供不應求現象。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又要應對價格暴漲的原材料,漲價似乎成了所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唯一出路。

原材料價格暴漲、黃牛瘋狂收割 車企只有漲價一條路?

但是並不是所以企業都選擇了漲價,蔚來就作出了不同的選擇。它表示,價格穩定對使用者利益對市場都有好處,短期沒有漲價的打算。此外,蔚來還指出“目前國際原材料價格包括晶片供需情況,讓整個供應鏈成本較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也會根據客觀環境變化靈活決策。”

是的,如果把漲價作為應對成本上升的唯一手段,那麼將大大消耗潛在使用者的購買慾望。長期來看,會把偏向於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推向燃油車,將會使新能源市場萎縮,最終受傷的還是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

原材料價格暴漲、黃牛瘋狂收割 車企只有漲價一條路?

那麼,除了漲價,還有什麼辦法能有效化解目前新能源汽車面臨的難題呢?

首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要消除生產衝動,適度控制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應緊張的問題。

其次,車企應該加大自研力度,大範圍投資並自行製造。中汽研副總經理吳志新表示:“汽車企業要把產業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貫通研發、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突破產業鏈的斷點、堵點,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才能在全球汽車產業分工體系中取得話語權。”因此,車企們應該透過技術研發和創新,不斷降低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不斷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夯實自己的實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時刻保持產品的品質,帶給消費者真正需要的、也真正有價值的產品。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產品值得,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漲價,消費者還是會為此買單的。

寫在最後

近期,新能源汽車“漲價潮”在衝擊市場的同時,也暴露出來國內新能源市場的一些問題。因此,面對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問題,一定要多管齊下,而不能只有漲價一條路。車企需要加快自給自足的程序,只有把關鍵材料與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風雲變幻的汽車行業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