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逢對手,智己L7和蔚來ET7上演“雙7”對決,誰更得青睞?

前幾年的中大型車對比,不是德系BBA間的大亂鬥,就是沃爾沃、凱迪拉克等二線豪華品牌的秀肌肉時刻,偶爾輝昂也會刷一波存在感。如今隨著電氣化浪潮的到來,國產高階轎車借“電”迅速崛起,並從不同的路徑來探索和思考高階電動轎車應有的模樣。造車新勢力蔚來用ET7給出自己的答案,背靠上汽集團的智己則用L7闡述了見解。

棋逢對手,智己L7和蔚來ET7上演“雙7”對決,誰更得青睞?

棋逢對手,智己L7和蔚來ET7上演“雙7”對決,誰更得青睞?

這兩款都是“7”字輩的純電動豪華中大型轎車,雖然售價有一定差距,蔚來ET7售價區間45。80-53。60萬元,智己L7售價區間36。88-40。88萬元。但由於產品定位、交付時間以及產品表現有著諸多重疊之處,不禁讓人好奇這兩款車型誰更容易得到市場的青睞。帶著這個問題,咱們對這兩款車進行了一次簡單的靜態對比,看看它們的初印象,在你心中能得幾分。

棋逢對手,智己L7和蔚來ET7上演“雙7”對決,誰更得青睞?

棋逢對手,智己L7和蔚來ET7上演“雙7”對決,誰更得青睞?

這兩款車雖然在外觀設計方面都選擇了時尚科技風格,但細節上的勾勒使得這兩款車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化。

智己L7低矮扁平的車頭搭配造型犀利的∑大燈組

,營造出強烈的衝擊感。

而蔚來ET7整體偏內斂沉穩

,大量圓潤的設計元素使其整體看起來更具飽滿。

棋逢對手,智己L7和蔚來ET7上演“雙7”對決,誰更得青睞?

棋逢對手,智己L7和蔚來ET7上演“雙7”對決,誰更得青睞?

車身側面智己L7採用的是類似三廂車的造型

,修長的車身使其多了幾分優雅氣質。

而ET7採用的是時下比較時髦的溜背式設計

,整體運動氣息更加強烈。二者在車尾都採用了貫穿式尾燈設計,智己L7由於尾燈下方配有互動螢幕,看起來多了幾分厚重感,不如蔚來ET5的心跳尾燈清爽,不過智己L7勝在車尾可以炫技耍酷。

車輛顏值這塊兒從來都是各花入各眼的事兒,再加上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智己L7相對更犀利運動,而蔚來ET5則偏向於敦實穩重。這種審美因人而異的事兒,選擇合自己眼緣兒的就好。

棋逢對手,智己L7和蔚來ET7上演“雙7”對決,誰更得青睞?

棋逢對手,智己L7和蔚來ET7上演“雙7”對決,誰更得青睞?

論內飾的吸睛程度,還得看智己L7 39英寸可升降螢幕

,尺寸大功能豐富,營造出濃郁的科幻氛圍,而中間部位的窄邊框懸浮式螢幕,也進一步保證了使用者的操作便捷性,不過由於該螢幕所處的位置偏低,難免會出現誤觸現象。蔚來ET7的內飾佈局採用了家族式的設計風格,

走的是簡約路線

,雖然中控屏沒有智己L7大,但在操控性和氛圍營造上,還是比較迎合時代潮流的。

至於在配置方面,其實這個價位的豪華中大型轎車基本是已經大差不差,語音互動、L2輔助駕駛等智慧化配置基本上都已是標配,主要看的還是自己在配置上是否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嫌車大車長,停車不太方便,那麼自然會對智己L7可±6°的後輪轉向關注更高些。

如果對車輛的乘坐舒適性有較高的需求,則會青睞蔚來ET7的空氣懸架。

棋逢對手,智己L7和蔚來ET7上演“雙7”對決,誰更得青睞?

在動力續航方面,智己L7和蔚來ET7都是前後雙電機的四驅車型。前者搭載的前後永磁同步電機,

總功率425kW,總扭矩725N·m

。搭載容量93kWh的三元鋰電池,

CLTC純電續航615km

,可支援11kW無線充電。

蔚來ET7搭載的是前永磁同步電機/後交流非同步電機,

總功率480kW,總扭矩850N·m

。搭載容量分別為75/100kWh的磷酸鐵鋰+三元鋰電池,

CLTC純電續航分別是530/675km

。在零百加速方面,二者都跑進了3s俱樂部,續航上智己L7則是蔚來ET7的折中選擇。

棋逢對手,智己L7和蔚來ET7上演“雙7”對決,誰更得青睞?

不過蔚來還有一個招牌式的“換電”服務

,這使其在便利性比智己L7更具吸引力,在長途出行時採用換電服務省時又省力。不過對於家有充電樁且很少出遠門的蔚來車主而言,換電就成了比較低頻的服務,而為其支付的費用也顯得有些不花哨。不過換種角度來看,這些錢至少為出行購買了無續航焦慮的心情。

在機械素質上,二者也都有著各自的優勢。

智己L7是前雙叉臂後多連桿獨立懸架,帶有CDC連續阻尼控制系統,可進行軟硬調節。而底盤的調校也是由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團隊完成,整體更偏運動。蔚來ET7採用的是前五連桿後多連桿獨立懸架,標配空氣懸架,軟硬和車身高度都可調節,有著更好的舒適度。

雖然智己L7和蔚來ET7在定位、加速以及智慧化方面有著諸多重疊之處,

但由於起售價有著小10萬的差距,這使得智己L7看起來更具價效比,

再加上自身的機械素質以及上汽集團的賦能,還是比較容易贏得市場認可的。蔚來ET7雖然拼不過底蘊,但其“海底撈”式的服務以及換電功能,也使其在市場擁有一批忠實擁躉者。產品和品牌側重面的不同,也使得這兩款車型面向的消費群體有所不同,至於二者誰更能取得消費者的青睞,還是得看誰能率先將口碑形象樹立起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