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M5銷量不錯?問界M7上市,才標誌著華為準備開始賣車了

問界M5銷量不錯?問界M7上市,才標誌著華為準備開始賣車了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華為在消費端從來就不缺少熱度。特別是在萬物造車的時代,華為與造車結合在一起的動作,總能收穫聚光燈。在一系列嘗試,甚至是試錯之後,伴隨AITO品牌的誕生,以及問界M5的銷量爬升和問界M7的正式上市。大家的關注點,也從最開始華為到底造不造車的“哲學”爭論之後,轉移到華為到底要怎樣造車、造什麼樣的車這個問題上來。

增程式攻城,純電動接防,個性靠鴻蒙?

要說華為找的這條路沒有參考理想的經驗,我是不相信的。但這確實是一條值得學習的成功之路。一方面,在30萬元左右的賽道,純電動車已經顯得過於擁擠。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於增程式的認可度也是比較可觀的。除了理想ONE在銷量上的一騎絕塵之外,其實思路類似的嵐圖FREE,在去年年末也迅速突破了月銷3千臺的門檻。

問界M5銷量不錯?問界M7上市,才標誌著華為準備開始賣車了

不得不說,電驅降低了各大車企,以及造車新勢力們,造“好車”的門檻。因為在效能輸出和質感上,電驅帶來的變化本身就是顛覆性的。只不過面對續航焦慮這個問題,在大佬們“卷”電池和補能路徑的時候,華為選擇的增程器無疑是當下更為穩妥、成熟的解決辦法。至於純電動力,那可以在消費者接受產品之後,再慢慢填補,比如問界M5e。

問界M5銷量不錯?問界M7上市,才標誌著華為準備開始賣車了

而最後一項華為造車打下的基礎,當屬是它的智慧生態。即使從目前的表現來看,HarmonyOS在手機端和汽車端確實都體現出了友好的體驗效果。如果說在電氣化的選擇上,華為造車選擇的保守路徑,那麼在智慧座艙領域,它倒是可以把手機業務上的遺憾,爭取在汽車上找回來。而智慧化也是華為這家科技公司參與造車的過程中,大家最為期待的一點。

產品方向微調,優先考慮賣出去

雖然AITO品牌目前僅推出了兩條產品線,但是從問界M7的釋出來看,華為恐怕在產品端進行了一系列的方向微調。其中首先值得一提的,當屬空間部分的調整。當然,從級別來說,問界M7比問界M5大一圈是毫無疑問的,但是細節方面仍然值得玩味。比如大幅度增加的車身高度,要知道兩臺車在滿載最小離地間隙上是沒有區別的。而且在宣發方面,問界M7主打的6座佈局,在空間和舒適度的口徑上甚至直接對標了MPV。在問界M7上市之前,餘承東就曾經“狂言”,“問界M7將會完全超越豐田埃爾法、雷克薩斯LM等百萬級豪車。”值得注意是這句話的物件,都是MPV。當然,SUV的身份還是要確認的,畢竟這才是當下受眾面相對更大的市場。

問界M5銷量不錯?問界M7上市,才標誌著華為準備開始賣車了

對空間和舒適度的重視,引入另一個點——弱化駕駛部分。其實在問界M5階段,我就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一臺這個級別的SUV要做雙叉臂懸掛,並且材質上還採用了鋁合金。而在更高級別的問界M7身上,鋁合金材質保留了,但前懸掛“理所應當”地改為了麥弗遜式。而在動力方面,問界M7的四驅豪華/旗艦版本,相比問界M5的至臻/旗艦版,也有一定縮減。最直觀的就是車型命名上,問界M7已經沒有像問界M5那樣,單獨設計一個四驅效能版車型。

問界M5銷量不錯?問界M7上市,才標誌著華為準備開始賣車了

最後一點是價格上的“剋制”。說華為是國內附加值第一梯隊的品牌,這句話應該並不過分。AITO品牌的誕生,以及問界M5、問界M7車型與華為之間的關係,也已經是婦孺皆知。但是在定價方面,這次的AITO算得上是“接地氣”。只從級別上來看,問界M7與嵐圖FREE幾乎在一個水平線上,相比理想ONE甚至都能談一下“價效比”。而在控制成本方面,除了前面對於懸掛的“自我否定”。動力電池方面,問界M7也沒有因為尺寸加大,而在問界M5的基礎上加大容量。結果就是問界M7的純電續航里程縮減到150/135km水平(WLTC標準),而問界M5當時是200/180km(WLTC標準)。

當然,問界M7的動力電池容量與理想ONE幾乎是一個水平,而嵐圖FREE的增程版才是電池容量最小的那個(33kWh)。都說好鋼用在刀刃上,在增程式產品方面,華為可能要準備拋棄一些最初的“幻想”,爭取把車先賣給更多的人。

AITO能收貨銷量意義上的成功嗎?

那麼,以銷量為判斷核心的話,華為造車,或者說AITO品牌,能夠獲得成功嗎?至少問界M5還是開了一個好頭。在乘聯會公佈的5月份新能源廠商的銷量排行榜上,AITO品牌加持的塞力斯汽車躍居第十五位,總銷量超過5600臺。即使是翻找當月上險量的資料,問界M5也超過了4400臺。要知道問界M5在今年2月底才剛剛公佈售價,即使不參考華為方面的宣傳口徑,僅從以上資料來看,作為全新品牌的首款車型,這個成績都是相當可觀的。

問界M5銷量不錯?問界M7上市,才標誌著華為準備開始賣車了

在經過幾次嘗試之後,隨著華為下場的深入,AITO品牌的合作情況終於呈現出向好的趨勢。在這一系列的嘗試中,華為品牌的美譽度被遷移到汽車領域,以及手機店裡買車,這兩點的成功試探,可以說為AITO品牌在渠道和銷售方面打好了超越新品牌的基礎。如果說把造車和賣車當做滾雪球,那麼這次AITO算是把第一個雪球給捏了起來。不過目前僅有幾個月的銷量資料,後期是能夠做到指數級別的上漲,還是泯然眾人,還是得靠產品力說話。

問界M5銷量不錯?問界M7上市,才標誌著華為準備開始賣車了

而產品本身,就回到我們前面聊過的部分。新推出的問界M7大尺度的向“奶爸車”靠攏,同時儘可能兼顧多種用車場景,並將除了底層架構之外的核心產品點鎖定在空間和舒適性方面。這些不要說是新能源時代走量產品的解決方案,在燃油車時代,國內汽車市場這套玩法也是屢見不鮮。特別是在定價也能較為“剋制”的情況下,只要產品本身不會爆出“黑天鵝”級別的事件,穩定住問界M5開啟的局面,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最終要做大雪球,還得看之後純電車型的跟進,以及在SUV產品線之外,AITO品牌是否還能自我挖掘到其它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