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候補”之戰,已經開打

“萬億候補”之戰,已經開打

作者:秋池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近日,9座城市爭奪特斯拉第二工廠,讓新能源汽車再一次成為了城市眼中的“香餑餑”。

“雙碳”時代的到來,讓新能源產業站上了風口。

汽車作為歷來城市產業的競爭之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落地,除了能帶動產值、稅收、出口、上下游產業鏈的增長和完善,還是一個具有戰略性的新興產業。

長三角地區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的核心地,匯聚了眾多國內外優秀車企。

除了上海、合肥這些頭部汽車製造大城外,在越來越火熱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中,多座長三角二三線城市正藉助資本撬動和前瞻佈局悄然“異軍突起”。

“萬億候補”之戰,已經開打

合肥城市風光

1

多城的“汽車產業夢”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讓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2020年,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量51.66萬輛,佔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的比重接近四成,已經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的探索早在2000年就開始了,同濟大學在2000年正式成立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上汽集團也於2001年開始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

2006年,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引導下,科技部啟動了“863”計劃新能源汽車重大專案。

2009年啟動的“十城千輛”工程,則被普遍視作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原點。先後有25個城市參與該工程,長三角區域內的上海、杭州、合肥、蘇州、南通就名列其中。

近年來,上海押寶特斯拉,成功串起了一個新能源汽車的黃金產業鏈更是給眾多城市樹立了一個典範。

上海是新能源汽車生產的核心地,匯聚了眾多國內外優秀車企。

除了特斯拉,上海還擁有上汽、蔚來、威馬等系列品牌,智己汽車也將在上汽乘用車臨港工廠生產。

“萬億候補”之戰,已經開打

圖源:上海經信委

據統計,特斯拉的“大本營”臨港新片區目前汽車產業每年整車產能60萬輛。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第一個吃螃蟹”的示範效應也正在不斷放大,突出的表現為長三角其他城市也不斷誕生並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據報道,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江蘇省常州市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產值超過1300億元,汽車產業產值增幅超過70%。

與此同時,常州市還專門出臺規劃,提出“到2025年,謀求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達4000億元”的新目標。

除常州市外,安徽省蕪湖市和浙江省溫州市等多座長三角二三線城市也相繼在2022年初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例如,浙江省溫州市就提出,未來要“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整體競爭力提升,打造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叢集”。

而安徽蕪湖是傳統的汽車製造城市。

早在2014年,蕪湖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叢集,被科技部列入全國第二批22個“創新型產業叢集試點”,這是也安徽省唯一入選的產業叢集。

“萬億候補”之戰,已經開打

2021年,比亞迪投資總額達200億元新能源動力電池及配件專案落戶蕪湖市無為經濟開發區。

2

瞄準產業鏈機會

能源與環境是“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重要課題。

汽車產業無疑是轉型的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因為整個汽車全生命週期碳排放中汽車在使用環節的碳排放佔比高達30%。

因此產業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同時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程序明顯加速。

對於二三線城市來說,除了引進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更為看重的是背後千億級產值鏈。

拿常州來說,據常州市當地媒體報道,2020年,常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以上企業近300家,實現產值近千億元,佔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值的比例為23。8%。

此外,常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規劃上也有著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常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顯示,到2025年,常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將達4000億元,新能源整車產銷量達60萬輛,規模達1200億元。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達2800億元,其中動力電池產業規模達1800億元。

“萬億候補”之戰,已經開打

北汽新能源常州高階產業基地

除了常州,浙江省內第三城溫州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也是雄心勃勃。

今年年初,溫州專門出臺了支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該項政策措施的第一條便是支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培育發展,根據溫州的規劃,在新能源汽車產品研發、企業銷售和創新平臺建設等7個方面都給予相應的獎勵措施。

另外,

溫州作為汽摩配之都,在發展新能源產業鏈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除了常州和溫州,擁有奇瑞汽車等整車企業的蕪湖市,也提出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打造世界級產業叢集”“產業規模國內領先”的目標。

其實,長三角多地除了提出自己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近年來在吸引新能源車企的入駐方面也是動作不斷。

理想在江蘇常州建設製造工廠,吉利新能源汽車專案落戶於浙江長興,長城汽車專案落戶於浙江平湖,威馬汽車在溫州建造製造業基地,蔚來則由安徽合肥的江淮代工。

“萬億候補”之戰,已經開打

圖源:浙江長興國家大學科技園

3

衝刺萬億之城

值得關注的是,新年伊始開始加速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三座城市當中,除了蕪湖經濟體量相對較小外,常州和溫州都是長三角地區堅實的“腰部”城市。

其中,

常州和溫州都不約而同提出在“十四五”時期衝刺萬億GDP目標。

在2021年長三角城市GDP排行榜上,在萬億俱樂部之下,常州以8807。58億元的經濟體量位列萬億城市“第一替補”。

在常州市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

實現這一目標,不斷夯實自身的產業基礎依然是關鍵。

2月7日,虎年的首個工作日,常州就召開全市產業發展大會。在這次會議上常州明確提出要加速壯大積體電路、機器人、智慧網聯汽車、空天資訊等新興高成長性產業。

“萬億候補”之戰,已經開打

智慧網聯商用汽車在常州進行路測 來源:視覺江蘇網

為了實現產業的壯大發展,跟溫州一樣,常州也是拿出真金白銀。按照常州的規劃,“十四五”期間,每年將安排100億元政策性資金,五年帶動8000億元以上社會資本投入產業發展。

到2025年,常州市工業規模總量要超過2。5萬億元,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43%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0%。

除了常州,作為浙江省內第三城,溫州也瞄準GDP過萬億這一目標。

在溫州“十四五”規劃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推動溫州邁上萬億級地區生產總值”也被著重提及。

溫州則是以7585。02億元緊咬萬億城市候補第一陣營,僅次於徐州和大連。

“萬億候補”之戰,已經開打

溫州鹿城區城市夜色

不過,目前溫州的經濟體量跟常州相比,還有著不小的距離。2021年溫州GDP比常州少了1200多億元。按照溫州近年的發展速度,溫州GDP突破萬億也要到2026年。

從汽車製造實力來看,溫州的在汽車配件方面比較突出。

早在2015年,就有媒體指出,在溫州採購到的零部件,可以組裝一部整車。這個認定,是對溫州本地發達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高度概括。

反觀蕪湖,雖然在GDP體量上跟常州和溫州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蕪湖的汽車製造方面起步較早,實力也較為雄厚。

2021年GDP為4302。63億元,這一體量在長三角地區只能排在第21位,離萬億城市的距離還較遠。

不過,在擁有奇瑞汽車等整車企業的加持下,蕪湖也提出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打造世界級產業叢集”“產業規模國內領先”的目標。

為此蕪湖制定了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這一計劃提出“到2023年,全市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實現產業規模國內領先、核心零部件優勢凸顯、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產業生態持續完善的發展態勢。”

在新能源汽車這一賽道上,多城競逐,培育更多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成為城市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