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亞不靠“東風”,反而能飛得更高?

充足的話語權,可能是蝶變的契機。

全文共2028

字,閱讀大約需要4

分鐘

成立於2002年的東風悅達起亞,將在2022年9月迎來合資營業期限的終結,但這家在中國市場已經經營接近20年的合資車企,被議論的卻不是“20週年慶典”,反而是坊間流傳的“東風退股”傳聞。

“東風公司退出東風悅達起亞已成定局,只是具體細節還未最後敲定。東風公司所持25%的股份,預計先由江蘇悅達接盤,之後再轉讓給韓國起亞,由此後者在華合資公司所佔股本比例或提升至75%。”一些媒體在採訪了相關人士之後,如是報道。

起亞不靠“東風”,反而能飛得更高?

東風公司為什麼會拋棄20年的“小夥伴”?起亞在中國又該何去何從?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二。

起亞正在悄悄地“去中國化”?

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起亞正在悄悄進行一項“去中國化”的行動。

一直以來,起亞在中國市場大打本土化的戰略牌,不僅僅將全球化的車型名稱進行本土化改造,取上了凱酷、傲跑、智跑等中文名,而且推出了K4、KX7等一系列“中國特供”車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東風悅達起亞都是中國消費者非常熱衷購買的合資品牌。

起亞不靠“東風”,反而能飛得更高?

而據相關報道,起亞韓方管理層希望產品不再使用中文名稱,改為全球統一英文,但遭到經銷商一致反對,主要是這些中文名字的商標,都是合資公司持有,不是起亞中國持有。值得一提的是,起亞即將在11月廣州車展中釋出全新純電動車EV6,該商標由起亞註冊,而不是東風悅達起亞。

此舉也表明,起亞計劃重新啟用更為廣泛的英文名稱,待股比談判結束,在合資公司中佔據主導地位後,很有可能棄用目前智跑、凱酷等車型的中文命名方式,從而進一步“去中國化”。

此外,在人事層面,東風悅達起亞的總經理在今年3月,由此前的中方領導李峰,換成了韓方的柳昌昇。另據瞭解,未來在起亞“去中國化”的發展模式下,合資公司的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等重要崗位,除了股東駐派外,不再使用中國人。

起亞不靠“東風”,反而能飛得更高?

當然,“去中國化”並不代表起亞不再重視中國市場,它可能僅僅是想梳理出新的秩序,建立起新的品牌形象。就像寶馬一樣,在全球化的範圍內摒棄掉本土化的命名,全部採用BMW的統一名稱,反而讓品牌力得到了更好的推廣。

虧太多!東風只想及時止損?

資料顯示,2002年3月29日,東風公司與江蘇悅達、韓國起亞共同組建25:25:50股本比例的合資公司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這是東風公司繼神龍公司之後的第二個合資公司,韓國起亞則透過合資方式獲得在中國生產轎車的資格。

事實上,前面合作的十多年時間裡,三方都還比較滿意,畢竟大家都有的賺。但在最近幾年,起亞在中國市場的日子就像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所以也讓東風公司萌生出了退意。

起亞不靠“東風”,反而能飛得更高?

資料顯示,在2016年觸達銷量巔峰,全年銷售65萬臺之後,東風悅達起亞開啟了跌跌不休的模式,其2020年銷量僅僅只有24。9萬輛。根據悅達給出的相關財報可以發現,東風悅達起亞在2020年給持股僅25%的悅達集團造車的虧損就高達11。88億元。而和江蘇悅達持股比例相同的東風來說,也會錄得相同的虧損額。

不僅僅是起亞,其它部分合資品牌也把東風公司搞得焦頭爛額。相關資料顯示,東風公司整體銷量在2016年為428萬輛,但2020年銷量已降至287萬輛,4年間銷量下滑近三分之一。在此期間,東風公司與法國雷諾、標緻雪鐵龍(現與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合併為Stellantis集團)、中國臺灣裕隆集團的合資公司均陷入經營困境,以至於東風雷諾解散,東風裕隆納智捷退出市場,神龍公司仍在恢復當中。

起亞不靠“東風”,反而能飛得更高?

所以就東風汽車而言,除了東風本田、東風日產還算“爭氣”之外,其它可能都是“不良資產”,需要儘快剝離。與此同時,東風公司正在向新能源化轉型,其推出的全新電動車品牌嵐圖更需要持續、穩定的投入。這個時候,和起亞斷舍離,也能更好地哺育“自家的孩子”。

緊隨寶馬,起亞也要獨立發展?

當然,東風公司的退出,也並不意味著起亞就將放棄中國市場,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反而可以成為扭轉局面的節點,亦或是品牌新的開端。

實際上,早在2018年,國家發改委就制定了汽車行業將分型別實行過渡期開放的政策——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透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隨後,寶馬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車企,寶馬集團以290億元收購了華晨寶馬25%的股權,並將持股比例從50%提升至75%。而在當年的7月份,特斯拉以獨資的身份落戶上海,為此項政策再添了一把火。

起亞不靠“東風”,反而能飛得更高?

一旦東風公司退出三方合資,起亞方面很有可能拿下這25%的股比。屆時,起亞將和寶馬一樣,成為擁有絕對話語權的合資公司。眾所周知,國內大多數合資車企只有兩個股東,且兩股東持股比例相等。東風悅達起亞的三方股權結構,在公司發展遇到困難時,容易導致各股東之間難以協調矛盾,東風的退出,反而有利於起亞釋放戰略目標。

為了品牌重塑,今年4月上海車展上,東風悅達起亞釋出了全新品牌標識,實現品牌煥新。全新logo寓意“打破邊界、重新開始”,加速向電動化和移動出行品牌的轉型,並且推出了全新純電車型EV6。從銷量端的表現來看,東風悅達起亞在經歷幾年的蟄伏之後,也逐漸找到了應有的狀態和感覺。

起亞不靠“東風”,反而能飛得更高?

當然,這也有可能成為起亞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最後一搏,如果成為控股75%股東之後都沒有辦法帶領合資公司重新步入正軌,那起亞可能真的需要重新考慮中國市場的佈局了。至於起亞能不能在解脫合資夥伴束縛後得到更大的發展,我們唯有拭目以待。

更多閱讀,歡迎點選

新銳·跨界·互動

用流行文化解讀汽車,帶來全新閱讀體驗

每日車訊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臺

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汽車之家車家號

易車易車號、搜狐號、汽車頭條

天天快報、網易新聞、新浪微博

日均全平臺閱讀量超過1 ,000,0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