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這個焦慮販賣基地,能不看就關了吧

戴維·休謨在《人性論》中這樣寫道:

“產生這種焦慮的不是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遠遠不成比例,反而是我們的互相接近。

一個普通計程車兵對他的將領不如對軍曹或班長那樣妒忌,一個卓越的作家遭不到一般平庸的小文人的多大妒忌,而卻遭到和他地位相近的作家的妒忌。”

意思是,面對與自己有很大差別的人,人們往往不會有多嫉妒;而面對和自己差別不大、處境類似的人,人們則更容易感到壓迫、焦慮,產生嫉妒心。

朋友圈,就是這種現象的典型例子

,明明原本都是和我差不多的人,怎麼就過得比我好那麼多了呢?

朋友圈:這個焦慮販賣基地,能不看就關了吧

從 2012 年至今,微信成功地取代QQ 、人人網、微博等,成為了目前傳播最廣泛的社交媒體,而朋友圈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原本,朋友圈是用來分享日常生活的場所,但慢慢的,它好像變味了:

精美的旅拍照、網紅地打卡、精緻文案、曬娃、曬美食……

現在的朋友圈,不再是記錄生活的地方,而是透過P圖和美顏,以求獲得好友點贊留言的競賽場。

朋友圈:這個焦慮販賣基地,能不看就關了吧

我曾經深陷其中,看到好友們精緻的照片和文案,我莫名感到著急,萌生了“我也要這樣”、“我要比你更好”的想法。

於是,我也試著發精緻的朋友圈,全網蒐羅好看的圖片,如果是自拍,則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道工序”全方位P圖和加濾鏡,然後配上從網上精心找來的文案,精心排版。

發出去後,又會不自覺地時不時拿起手機,看有多少人點贊留言。

幾次下來,我疑惑:

明明只是發一條朋友圈,怎麼就這麼累呢?還是隻有我這麼累?

朋友圈:這個焦慮販賣基地,能不看就關了吧

​脫去分享生活的外衣,朋友圈也不再真實了

朋友圈是一個被無限放大的 “自我”,它將人們放置到一個更廣闊的舞臺上,而這種“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主角。

為了支撐起“主角的人設”,人們不再願意把自己的生活真實流露,而是選擇展示經過美化修飾的生活。

(一)精緻的朋友圈,從每一張美麗的自拍開始

大家在朋友圈看到一些精緻“隨意又自然”的自拍時,或許會感慨:“哇,拍照技術真好,真好看!”

然而,這個看似隨意又自然的動作,或許是經過幾十次失敗,才拍出來的,就像這句話說的:

“一張成片背後,是上百張廢片。”

朋友圈:這個焦慮販賣基地,能不看就關了吧

宿舍有一位很愛自拍的女生,她經常在朋友圈發自己的美照。

有一次我對她說:

“你好會拍照啊,朋友圈每張照片都超好看!”

“真的嗎?可算沒枉費我的一片苦心,發個朋友圈可累了,每一張都是從無數廢片裡篩選出來的,就是為了讓你們看到最好的我~”

“每一張都要精心挑選呀?”

“當然啦,還得P,不然我小仙女的形象怎麼保得住,就算人不精緻,朋友圈還是要精緻些。”

原來,她們每發一條朋友圈,都要花好長時間修圖和準備文案,甚至到處問“這個濾鏡好不好看?”。

其實,她們本身也不是想給我們製造焦慮,讓別人覺得自己生活得很好是人們的普遍需求,只是看到的人並不知情。

朋友圈:這個焦慮販賣基地,能不看就關了吧

(二)“哪怕我們都不熟,發合照時,我們就是最真的姐妹花!”

有時看到一些同學發合照,關係親密,就會覺得很羨慕:

這麼多好朋友一起開心地玩,我也想擁有!

但後來,一位同學告訴我:

其實我們不是很熟悉,甚至不清楚名字。

就只是拍個照,拍完照之後呢,就各自低頭玩手機、P圖,或者發朋友圈了,都沒什麼話說。

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關係親密”,是被

刻意營造

出來的。

事實上,他們並沒有那麼多好姐妹,關係也沒有那麼親。

可就算不是真的,文案卻總會讓不知情的人信以為真。

朋友圈:這個焦慮販賣基地,能不看就關了吧

​關閉朋友圈一個月,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

(一)擺脫“間歇性焦慮”&“微信錯覺”,變得更加沉穩認真了。

“間歇性焦慮”,是對我很長一段時間所有的概括:

時不時感到焦慮、急切地想去做成一件事,但又會很快平息下來,迴圈往復。

朋友圈不是唯一因素,但也一定是一個重要誘因。

看著同齡人的朋友圈,就感覺每個人都過得很好,我拼了命去爭取的東西,別人輕易就能得到。

他們光鮮亮麗,我一事無成;他們前程萬里,而我則是一灘爛泥。

現在想來,有些悲觀了,可真的,朋友圈看多了,的確會讓我們產生這樣的想法。

朋友圈:這個焦慮販賣基地,能不看就關了吧

微信錯覺

”又是什麼意思呢?

講的是這樣一種現象:

許多人認為,一旦不看訊息、朋友圈,就會錯過很多重要內容。

那你不妨試一試:隨便一天,整天都不看微信和朋友圈,到了晚上,你或許會發現,並沒有什麼人找你。

無非是拼夕夕砍價和搶票,而朋友圈更沒有幾個人會cue到你,人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才接受“其實自己沒有那麼重要”的事實。

朋友圈:這個焦慮販賣基地,能不看就關了吧

(二)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上。

省下了編輯文案修圖的時間,我把更多時間花在了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上,比如寫作。

而享受寫作這件事情本身,就產生了幫我對抗焦慮的力量。

不光是寫作,還有健身、減肥、學新技能……

不再為了拍照片發朋友圈虛假努力,而是真真正正投身到生活中,真正地享受這件事。

我成為了一個

行動派

,我想讓別人看到最後的結果,而不是隻有開頭,沒了下文。

朋友圈:這個焦慮販賣基地,能不看就關了吧

朋友圈,

它可以只用來記錄日常生活,也可以用來打造精緻人設

,關鍵在於你怎麼選。

如果你等不到足夠多的點贊和留言,那就設定“僅自己可見”,讓它成為

獨一無二的、不因為沒有得到認可就消磨殆盡的美好。

為了得到點贊而爭奇鬥豔,從被販賣焦慮變成焦慮製造者,你想這樣下去嗎?

它像一個美麗的無底洞,表面一片祥和,實際暗潮湧動。

從一個記錄生活的空間,變成了大型的“焦慮販賣基地”,這樣的朋友圈,能不看就關了吧。

我們無須因為別人絢麗的人生軌跡,就貶低自己。

你有你的人生目標,我也有我的人間樂事,快樂不分三六九等,各自精彩就好。

共勉!

朋友圈:這個焦慮販賣基地,能不看就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