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洋說客”:捲入中國政壇半世紀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宋美齡在政治顧問端納(左)的陪同下前往西安營救蔣介石...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宋美齡在政治顧問端納(左)的陪同下前往西安營救蔣介石...
1949年蔣介石退守臺灣,當年跟隨老蔣到臺灣的,除了他家族裡的親人外,還有百萬的大陸老兵...
”戴笠點了點頭,沉思片刻後,說道:“校長明確說了,要讓我一個月內組建一支1萬人的別動隊,而且必須由杜月笙出人...
在淡江中學讀書時,一到星期天放假回臺北,蔣孝文就歡呼雀躍,帶著邱明山(又名蔣孝濱,是蔣經國的義子)等同伴,混跡在臺北市鬧區西門町的咖啡館、茶室、酒館和各種龍蛇雜處的場所...
點亮【贊】+【在看】,徐志摩作為文弱書生,能為了蔣百里兩肋插刀,這份英雄氣概,也讓很多說他只會舞文弄墨的人刮目相看...
無論北洋軍閥“虎威上將軍”吳佩孚、“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還是北伐盟友唐生智、張發奎,統統在其面前挺不過3招,最終,吳佩孚、孫傳芳累計40萬大軍覆滅,退出歷史舞臺,張發奎敗走廣東,唐生智所部10萬大軍則被盡數收編,由桂系三號人物白崇禧率領...
但是土匪出身的孫殿英,聽到宋美齡喊蔣介石‘達令’,覺得很新鮮,就偷偷地問蔣介石的警衛:“我聽到夫人喊總司令‘達令’,這‘達令’是啥子意思...
有一次深夜蔣介石讓內侍進臥室服侍,當他準備走的時候卻發現身後有人,回頭的時候看到一個蒼老憔悴的婦人,立刻嚇了一跳,定睛一看才認出來是宋美齡,可是和她白天的形象判若兩人,蔣夫人不僅沒有眉毛,而且臉色皺紋也很深,完全沒有平時的光鮮亮麗,內侍當時...
張清安稱帝后,為了更具有代表性,還為自己雕刻了玉璽,在以前,擁有玉璽才能當上皇帝,張清安還想得蠻周全的...
2001年張學良在夏威夷檀香山去世,身體抱恙的宋美齡不能親去弔唁,但還是託人將一束署名“蔣宋美齡”的十字架話術送到了張學良靈前,這讓大家對這段多年未被提起的往事又提起了興趣,民間一直對張學良、宋美齡的關係多有猜測,有一件事,蔣介石一直都蒙在...
後來蔣介石與宋美齡相戀,為了尋得政治上的支援,選擇與毛福梅和陳潔如離婚...
1962年,蔣介石75歲時,曾派戴季陶之子戴安國秘密送一封親筆信給陳潔如,信中說:“曩昔風雨同舟的日子裡,所受照拂,未嘗須臾去懷...
武昌起義爆發之後,許多在日本留學的有志青年紛紛回國,當時張群和蔣介石由於沒錢,只好一起偷渡回到國內,隨後兩人又一起參加了陳其美領導的上海起義,這次起義很成功,陳其美被推舉為都督...
回到府邸之後,蔣介石見妻子一臉怒氣,便叫身邊的侍衛將剛才那個無禮的軍官抓來,很快這個軍官被抓來了,審問之下得知,他叫韓誠烈,是蔣介石麾下一名軍官,在黃埔軍校成績非常不錯,但他為什麼會突然對宋美齡起歹心呢...
更主要的時候,當於右任提出釋放張學良的時候,張學良在臺灣,無法影響到看守者劉乙光,所以概不執行總統李宗仁的命令...
後來蔣介石成為宋子文的妹夫,這兩人關係也非同一般,雖然政見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宋子文在蔣介石手下工作了22年,可以說為蔣介石做了很多事...
軍統也基本是在戴笠的管理下才興盛起來的,所以在管理軍統上,戴笠有著自己獨門的方法,軍統每一屆培訓班戴笠都會親自到往訓話,而對於軍統的管理,戴笠用的就是中國傳統的忠義,他經常對自己的手下說,你們來到軍統,大家就是兄弟,就是吃一碗飯的人了...
張學良晚年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就透露,九一八事變確實是自己做的不對,因為不抵抗的命令確實是自己下達的,他表示有很多人替自己說話,說自己只是聽從命令,但張學良卻表示自己聽從的命令是中央下達的,那時候的中央還不是蔣介石,因此也不能怪罪到蔣介石身上...
蔣介石的母親王採玉看到王採玉這個名字便可以知曉她的家庭應該不算貧窮,至少她的父親在給她取名字的時候還能用“玉”字,這足以見得王父是一個有些才華且經商之人...
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後,兩人雙雙來到臺灣,早在退守臺灣之前,蔣介石這對夫妻就已經攜手共度了22年的時光,這中間享盡了榮耀,也經歷了危難與流亡,來到臺灣之後,這後段人生對他們來說才是最為安寧的日子,才真正可以說是白頭偕老,曾經擔任蔣介石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