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類的養殖環境,影響的因素眾多

1。海洋環境區間的劉分

根據大小潮汐漲落情況和海洋水層,可對海洋環境區帶進行劃分

(1)淺海區

在大潮低潮線以下,水深200米以內的海區稱為淺海區。淺海區終年為海水淹沒。淺海區餌料豐富,有利於貝類生長和繁殖,是某些貝類如鮑魚、紫石房始、珍珠貝、扇貝等自然生活海區,也是扇貝、貽貝、珍珠、牡蠣等筏式養殖區。在淺海區中,目前人工進行養殖的水深在30米以內。

貝類的養殖環境,影響的因素眾多

(2)潮間帶

根據大小潮汐漲落的4條潮線,可把潮間帶分成3個區,即高潮區、中潮區和低潮區。生活在潮間帶的貝類在不同程度上都適應這裡多變的環境條件-高溫和低溫,乾燥和暴曬。耐幹力最強的種類棲息在潮間帶的上部,相反的則棲息在潮間帶的下部。在潮間帶往往看到層次分明的種群垂直分佈層和水平分佈區。

1)高潮區

高南區又稱為上區,位於潮間帶最上部。這一區的上界是大潮高潮線,下界是小潮高潮線。它被海水淹沒的時間很短,只有在大潮時才能被海水淹沒。這一區可以進行蓄水養貝(如蚶塘養殖)和修建人工育苗土池。

貝類的養殖環境,影響的因素眾多

2)中湖區

中蒲區又稱中區,佔潮間帶大部分,它的上界是小潮高潮線,下界是小潮低潮線。這是非常典型的潮間帶地區。該區每天有一度或二度幹出和被海水淹沒時間,當該區露出後,貝類的攝食和水流交換就被迫停止。這一區是灘塗貝類的主要生活區域,也是泥蚶、繼蟶、牡蠣、蛤嫻等貝類養殖重要基地。

3)低潮區

低潮區又稱下區,其上界是小潮低潮線,下界是大潮低潮線。和高潮區相反,它大部分時間浸在海水裡,只有在大潮落潮的短時間內露出水面。這一區也是多種貝類自然分佈區,亦可作為牡蠣、西施舌、文蛤、菲律賓始仔等養殖區。

貝類的養殖環境,影響的因素眾多

2。湊水環境對貝真生活的影響

(1)潮汐、波浪和海流

潮汐、波浪和海流都是海水運動的形式,對貝類有很大影響。它們不停運動,促使了各種各樣的灘塗底質的形成,為貝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條件,它們可以帶來豐富的營養物質和氧氣,有利於浮游生物繁殖,進而有利於貝類的生長,潮沙還影響著貝類幼蟲的分佈,影響採苗的效果,對牡蠣的研究發現在低潮期內出現的幼蟲數量最多;同時在低潮期內幼苗附著量也最大。扇貝的浮游幼蟲在表層的密度,退溯期間比其他時間高出數倍。

貝類的養殖環境,影響的因素眾多

海流可以攜帶貝類幼蟲到適宜地方,安家落戶,擴大種群的分佈,海水運動對移動性不大的貝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種貝類對海水運動的適應能力是不同的。例如,鮑和扇貝等,喜歡生活在潮汐動盪較大、浪大、流急的海區:泥蚶、縫蜓蜒、蛤仔等埋棲貝類,一般喜歡生活在潮汐動盪不大、浪不大、流緩的海區,特別是對埋棲貝類即將附著的幼蟲來說更是如此。但在無海水運動海區或者流太小、浪太小的海區,浮泥易下沉,稚貝不易附著,而且也不分泌足絲。

貝類的養殖環境,影響的因素眾多

(2)底質

淺海灘塗的底質與貝類分佈有密切關係。不同型別的貝類對底質的要求不同,因此底質也是選擇貝類養殖場重要條件之一。例如,菲律賓蛤仔和文蛤喜居泥沙灘塗,繼蜓和泥蚶生活於泥質灘塗。扇貝自然分佈海區一般是砂、礫和混雜貝殼等顆粒沉積物底質,鮑和某些螺類則通常生活於岩礁底質。同種貝類的不同生活時期對底質要求也不同。例如,泥、菲律賓蛤仔等的幼蟲在結束它們的浮游生活之後,便利用足絲附著在沙粒上,若遇到純軟泥底質就不易附著。有些海區不產貝苗只適於養成或者只產貝苗不適於養成。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對底質要求未能得到滿足。

貝類的養殖環境,影響的因素眾多

(3)溫度

貝類是變溫動物,新陳代謝的水平低和缺乏完善的溫度調節機制是它們體溫不恆定的主要原因。貝類根據對溫度適應範圍的不同,可分成狹溫性和廣溫性兩類。一般說來生活在潮間帶和沿岸性的貝類多系廣溫性,生活在外海區和只分佈於熱帶或寒帶性的貝類多系狹溫性。例如,生活在潮間帶的泥蚶、褶牡蠣、近江牡蠣、繼蜒、菲律賓蛤仔以及許多螺類,對溫度適應能力較強,在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佈,屬於廣溫性的種類。生活在淺海區及寒帶性或熱帶性的種類如櫛孔扇貝、皺紋盤鮑及翡翠貽貝、珍珠貝和雜色鮑等,均系狹溫性種類,對溫度變化適應能力較弱;前二種對高溫適應能力較差,自然分佈於北方,後三種對低溫適應能力較差,自然分佈於南方。溫度條件的不同,還會引起貝類生物學特徵的變化。例如,近江牡蠣分佈在中潮區而又經常受陽光照射,貝殼層一般都比分佈於低潮區以下的要厚。這不僅可避免敵害的破壞,而且還可以減少體內水分蒸發。溫度還可透過影響餌料而間接地影響貝類生長、繁殖和幼蟲的生長。

貝類的養殖環境,影響的因素眾多

(4)鹽度

鹽度是指每千克海水含有鹽分的克數。外海海水鹽度約為35;近海海水鹽度約為31;河口附近海水的鹽度為10~25,在雨季甚至不足1,貝類是變壓動物,因此在不同鹽度環境下生長的貝類,其滲透壓是不同的。貝類根據適應鹽度範圍的大小與強弱,可分成狹鹽性種類與廣鹽性的種類。密鱗牡蠣、扇貝和鮑等,僅分佈於鹽度較高的海區,被稱為狹鹽性種類。蛤仔、褶牡蠣等,適應範圍較廣,被稱為廣鹽性種類。各種貝類對鹽度的變化也有最高、最低和最適範圍。鹽度超出該範圍影響貝類的正常代謝,影響附著、鰓纖毛運動、心臟跳動等。鹽度突然大幅度下降,能造成貝類大批死亡。在繁殖季節裡,海水鹽度適當下降可以刺激成熟親貝產卵。

貝類的養殖環境,影響的因素眾多

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在人工育苗中,採用降低鹽度方法,誘導親貝產卵。不少貝類如近江牡蠣、泥、纏蜓等生活於半鹹水海區,這類海區大都有一定量的淡水流入。若無一定量的淡水流入,即使成熟了的親貝也不產卵,或者造成貝菌發育生長不良。如果大量降雨,海水鹽度降低太大,持續時間較長,也容易造成牡蠣、泥蚶等貝類成批死亡。短時間的降雨可以透過貝殼關閉來抵抗鹽度的變化。鹽度長時間下降,貝類耐受不了而發生死亡。連綿的大雨,洪水暴發,不僅改變了周圍環境的鹽度,使鹽度大大降低,超過了貝類可耐受的範圍,而且還會帶來大量的爛泥、流沙,淤積灘面,堵塞貝類的水管影響取食與呼吸,最終導致貝類死亡。

貝類的養殖環境,影響的因素眾多